督抚

词语解释
督抚[ dū fǔ ]
⒈ 总督和巡抚,明清两代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
例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
英governor-gene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or; civil and military governors;
引证解释
⒈ 总督和巡抚的并称。 明 清 两代最高地方官,兼理军政、刑狱。
引《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王忠 年六十餘,止一子 王彪,颇称驍勇,督抚留在军前効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袁翁》:“翁自此富甲一县,已而生子,子生孙,皆能读书上达,有仕至尚书者,督抚者。”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财力相君,权倾督抚。”
国语辞典
督抚[ dū fǔ ]
⒈ 总督及巡抚的合称。
引《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生大哭,抱子兴词,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这里有位罢职县令,叫做杨龙友,乃凤阳督抚马士英的妹夫。」
分字解释
※ "督抚"的意思解释、督抚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督抚等、凡遇事故初参之时、率张大其事、以极重之词参奏。
2、值得注意的是,邓蓉镜就读的应元书院对于院长的规定是“由督抚学臣,不分本地邻省,已仕未仕,择经明行修者,为多士模楷”。
3、然各省兵饷,主于各省督抚,此疆彼界,各具一心,遇有兵端,自顾不暇,征饷调兵,无力承应,虽诏书切责,无济缓急。
4、事后跟属僚说:“此次变乱,各督抚中如无我辈四人搘柱,国事尚可问乎?”。
5、奏上后,好似石投大水,毫无影响,此外都作仗马寒蝉;许、袁二公不胜焦灼,方拟续上谏章,忽闻外省督抚,亦通电力阻,因此暂行搁笔,再探宫廷消息。
6、日昌是近代中国一位有争议的地方督抚大员、洋务实干家.
7、通过对地方督抚制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整个督抚制。
8、魏象枢的心态就摆得很正,他认为“国家根本在百姓,百姓安危在督抚”,因此“督抚廉则物阜民安,督抚贪则民穷财尽”。
9、各省地方陋规沿袭已久,无尽无休,所以令各督抚清查陋规,分别应存、应革,使各地州县不能推诿赔累,而小民不至于日受朘削。
10、特别是他自律甚严,胡齐??一案,督抚将帅皆受其赠,独额勒登保未受其馈,故被嘉庆帝选择为经略大臣。
11、在任地方督抚期间,他大力兴办新式学校,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
12、督抚制度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研究重点,而地方督抚制度则是整个督抚制的缩影。
13、不过,吴大澂似乎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在甲午年间,全国督抚官员不下二三十人而无人敢于前赴敌阵,唯独吴大澂一人挺身而出,不失书生本色。
14、田文镜是雍正朝著名的“模范督抚”,也是雍正帝最宠爱的心腹大臣之一。
15、故被督抚们倚为亲信,赏赉待遇丰厚。
16、左宗棠经营西北,李鸿章指挥北洋,各有所司,亦各有所持,朝迁认为兹事体大,命各省督抚,各抒所见。
17、它包括的面很广,大体上看,主要有都察院、监察御史、巡按御史和督抚四大监察体系。
18、之前山高皇帝远,各个督抚都是一方霸主,官官相护。
19、张鹏翮在审理督抚互参案时就倾向噶礼一边,这次依然对张伯行不依不饶。
20、诸如高士奇、张廷玉、毕沅、左宗棠、薛福成等高官宠臣,要么直接为皇帝服务,要么为地方督抚参谋,都由师爷之路径衣紫腰黄,青云直上。
相关词语
- dū shè督摄
- dū dǎo督导
- sè dū穑督
- dū lǐng督领
- chéng dū程督
- dū quàn督劝
- jiān dū煎督
- dū kàn督看
- dū qiē督切
- dū zhàn督战
- dū yù督御
- dū lì督厉
- dū cè督策
- jiā dū家督
- dū bàn督办
- sù dū肃督
- dū zhèn督阵
- dū xùn督训
- tiān dū天督
- dū mài督脉
- fǔ jīn抚襟
- fǔ àn抚按
- fǔ zhǎng抚掌
- fǔ huái抚怀
- fǔ yǎng抚养
- fǔ zhèng抚正
- fǔ ài抚爱
- fǔ jūn抚军
- ēn fǔ恩抚
- fǔ jié抚结
- fǔ qī抚期
- dū fǔ督抚
- fǔ nòng抚弄
- fǔ chén抚尘
- fǔ kòng抚控
- fǔ mín抚民
- fǔ yùn抚运
- fǔ lín抚临
- fǔ kòu抚叩
- fǔ nà抚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