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邑


拼音dū yì
注音ㄉㄨ 一ˋ


都邑

词语解释

都邑[ dū yì ]

⒈  城市。

⒉  指京城,京都。

引证解释

⒈  城市。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畴 谓其父老曰:‘诸君不以 畴 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
梁启超 《新民议·禁早婚议》:“其居於山谷鄙野者,婚嫁之年,必视都邑之民较早。”

⒉  指京城,京都。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都邑旧亦然。后都邑独五夜。”
清 顾炎武 《北岳辨》:“故 吴宽 以为帝王之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

国语辞典

都邑[ dū yì ]

⒈  都市。

如:「台北是台湾的大都邑。」

都会 都市 城市

分字解释


※ "都邑"的意思解释、都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从山顶上看,这个都邑就像一个大花园。

2、《三都赋》虽然是京都大赋带殿后性的辉煌,但其后都邑赋仍然以较短的篇幅,相对省净的形式,绵延不绝(明代大赋仍多)。

3、只要我活着,我都邑赞助你。

4、这个都邑的人口接近一百万。

5、都邑怎样能力改善生活?

6、西安是一座大方的都邑。国际。

7、区域馆程度展开,以蔓延的平台基座的样式映托国度馆为关闭、柔、亲民、层次厚实的都邑广场。

8、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9、心思不用细说,审美久了都邑委靡,换口味是肯定的。

10、考古成果强有力地说明陶寺都邑是阶级社会的都城,它体现了中国早期国家——都邑邦国的文明发展水平。

11、一般墓葬都在城附近,所以,这座墓葬的发现,对确定秦国都邑汧渭之会的位置提供了新线索。

12、一部新片行将在都邑剧院上映。他们说是部冒险片。

13、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14、在古人的观念里,元宵节乃是与中秋、清明、端午同等重要的节日,宋朝《铁围山丛谈》记载:“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都邑旧亦然。

15、地球的地壳和地幔会遽然的移位,环绕地核外层的液态铁旋转,将都邑送入大海。(互动:轴心移位实际)。

16、陶寺都邑应该是古史传说中的尧都。

17、作为盛极一时的都邑,殷墟地下文物遗迹十分丰富。

18、镀锌石笼网箱摆设利便,运用利便,无需技术,分外合适紧急状况下运用,每一年水利一小块都邑埋藏石笼网箱用。

19、那些都邑的规划者们要是轻视这一点,将会付出他们无法接受的代价。

20、芳伯乃为之奠都邑,定官制,修军备,开商场,兴矿冶,抚民庶,建元兰芳,建国号曰兰芳大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