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shì

文饰


拼音wén shì
注音ㄨㄣˊ ㄕˋ

繁体文飾


文饰

词语解释

文饰[ wén shì ]

⒈  文辞上的修饰。

rhetoric;

⒉  掩饰;文过饰非。

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南史·孔范传》
文饰之词。

cover up (one’s mistake);

⒊  指礼节仪式。

rite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文飭”。彩饰。《太平御览》卷二七九引作“饰”。

《礼记·玉藻》:“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
《吕氏春秋·先己》“子女不飭” 汉 高诱 注:“不文飭也。”

⒉  引申谓打扮。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女性总是爱文饰,图表面的堂皇。”

⒊  文辞修饰。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八节:“散文分质言、文言两体。质言如《周书》《大诰》、《康诰》、《酒诰》等篇,直录 周公 口语,辞句质朴,大加文饰。”

⒋  掩饰,遮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梁元帝 时,有一学士,聪明有才,为父所宠,失於教义……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伪跡昭然,理难文饰。”
《明史·杨言传》:“邦奇 心怀怨望,文饰奸言,詬辱大臣,荧或圣听。”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文饰这种丑恶的,正是那些山羊式的文人。”

国语辞典

文饰[ wèn shì ]

⒈  以纹彩修饰。

《礼记·玉藻》:「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

⒉  掩饰。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

分字解释


※ "文饰"的意思解释、文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所以误解沧浪,正为文饰才薄,将意在言外,认为言中不必有意,将弦外余音,认为弦上无音,将有话不说,认作无话可说。钱钟书

2、一切礼节,都是为了文饰那些虚应故事的行动、口是心非的欢迎、出尔反尔的周到而设立的;假设有真实的友谊,这些虚伪的情势就该一概摈弃。莎士比亚

3、鞘上的错金文饰可有个说法吗?

4、偏差心理有迎合、防卫、应付、敏感、文饰、焦虑等表现形式。

5、包装既有“容纳”产品的功能,也有“文饰”产品的作用。

6、生存竞争渐渐脱去文饰和面具,露出原始的狠毒.

7、其成之也,始之以规矩绳墨,继之以斧斤锥凿,终之以磋磨文饰

8、对于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无须容纳的产品,则可以通过文饰进行包装。

9、舟顶分为两层,箬篷顶周边雕刻着精美的文饰,两侧透雕的篷壁玲珑剔透、精巧可人。

10、爱戴的,请宽恕我——有一个谣言,我文饰了你整整一世。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约会吗?我很仓皇,原想要糖,却说成了盐。

11、我确实是不认识玉石的,家贫如洗没资格见识那么昂贵的东西,更别提分辨玉质好坏,但这玉盘的雕工细致,文饰精美我还是看的出来。

12、孔子喜欢雕琢文饰,善于华丽的言辞,做事把握不住重点,老是在枝枝节节的问题打转,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

13、第三,指为政治社会服务的规定和文饰.

14、该坊造型美观大方、文饰图案精雕细刻,体现出坊主一片善心的主题格调。

15、当人灵命遇见危险时,上帝的仆人决不会顾惜自己,却要讲说所交给他传讲的话,而不肯原谅或文饰罪恶。

16、片中郭富城和谭耀文饰演一对警察搭档,合力侦查一起离奇命案。

17、很有特点的刀,装具的形制、文饰,刀身上的图案值得研究。

18、摘要贯穿屈原人格的是自我中心,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突出,有强烈的自我关注倾向;创作上追求标新立异的奇幻诗风;幻想倾向表现出过度补偿和完美主义的心理;对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带有文饰自我的特点。

19、2000,电视,*弯华视,张卫健饰韦小宝,谭耀文饰康熙,朱茵饰阿珂,郑伊健饰陈近南。

20、鉴别古玉的真伪,传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玉器的加工工艺、艺术风格(器型、文饰等)等时代特征来加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