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红巾军红巾军的意思
hóngjīnjūn

红巾军


拼音hóng jīn jūn
注音ㄏㄨㄥˊ ㄐ一ㄣ ㄐㄨㄣ

繁体紅巾軍

红巾军

词语解释

红巾军[ hóng jīn jūn ]

⒈  亦省称“红巾”。南宋初年北方抗金义军。因以红巾为标志而得名。后来河北、淮北地区也有。元末(公元1351年--1366年)刘福通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红巾而得名。

引证解释

⒈  亦省称“红巾”。

⒉  南宋 初年北方抗 金 义军。因以红巾为标志而得名。后来 河北、淮北 地区也有。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先是 河东 之民,所在出攻城邑,皆用 建炎 年号。又有红巾军,於 泽 潞 间尝劫 宗翰 寨,故 金 捕红巾甚急;然真红巾不可得,多杀平民亡命者。”

⒊  元 末(公元1351年--1366年) 刘福通 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红巾而得名。参阅《明史·韩林儿传》。

《全元散曲·醉太平》:“堂堂大 元,姦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 元 ﹞到末年,数当乱,任非其人,酷刑横歛, 台 温 处 之民,树旗村落,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由是谋叛者各起, 黄岩 方谷珍 因而肇乱, 江 淮 红巾徧四方矣。”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元末红军》:“张仲举 在都,寄 浙 省参政 周玉坡 云:‘天子临轩授鉞频,东南无地不红巾。’”

分字解释


※ "红巾军"的意思解释、红巾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瞿振汉不愿意柳畅下车伊始就对红巾军指指点点,心中不悦,但这人既然自称是天京城来的使者,只能暂时听他几句闲语再走人。

2、刘福通、韩林儿是元末农民起义中最先举义的将领,曾被北方各支红巾军尊为共主,因而一向被认为是当时最重要的两位红中军领袖。

3、我们都是听说书的讲的,说是刘将军在元朝末年,带领红巾军,驱逐蒙古鞑子,救民于水火倒悬之中,神勇无敌、智勇双全,建立大宋王朝……

4、安民告示已经贴在了县城的四处,乐清城的居民有些麻木地看着进入县城的红巾军

5、又因作过义军韩林儿部下的红巾军,曾被元朝官员斥之为“红寇”、“红贼”,所以当了皇帝后对“贼”、“寇”及形音相近的字都很忌讳。

6、后来,受尽压迫的杨大鹏参加了反清的红巾军

7、每一次前推,都能将对面的红巾军儿郎推得踉踉跄跄,脚步难稳,阵形也乱得百孔千疮。

8、他把起来造反的一支秘密农民武装组成红巾军.

9、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养女马氏嫁与了他,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皇后。

10、许多汉族群体发动了叛变,包括1351年的红巾军起义。

11、比方元末的红巾军领袖韩山童就冒充是宋徽宗的八世孙,所以刘福通立山童儿子韩林儿为帝之后,国号便恢复为“宋”。

12、无论明使唐子豪的言行靠不靠谱,此人都是红巾军天下兵马大元帅刘福通派来的心腹,地位超然。

13、1351年,他加入罗田人徐寿辉领导的反元农民起义军天定红巾军,为倪文俊部簿书掾吏。

14、章溢走后,侯川立刻差人前往查田打探红巾军的消息,并要求随时向军营报告,又召集各分首领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15、红巾军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起于颖州,领导人是刘福通;一支起于蕲、黄,领导人是徐寿辉、彭莹玉(即彭和尚)。

16、过了3年,红巾军闹起内乱,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还叫明玉珍马上回江苏南京会兵。

17、他已经知道自己来到的是什么地方,这是咸丰四年十二月的温州乐清城,而自己参加的是就是这一次昙花一现的红巾军起义。

18、沿途上有红巾军残兵留下种种痕迹,再加上这两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江湖,对这些自然是游刃有余,很快便赶上了红巾军的步伐。

19、元朝末年,群雄并起,红巾军将领明玉珍趁机占据四川,国号大夏,意图称雄,并向南进攻元梁王府邸所在地昆明,意图称雄。

20、安民告示已经贴在了县城的四处,乐清城的居民有些麻木地看着进入县城的红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