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



不第

词语解释

不第[ bù dì ]

⒈  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不但。复姓。

引证解释

⒈  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

唐 岑参 《送周子落第游荆南》诗:“足下復不第,家贫寻故人。”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五:“李巨川 有笔述,歷举不第。”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顺治丁酉江南科场狱》:“时 尤侗、汤卿谋 高才不第,隐姓名为 沉白、杨云,描写主考 何某,尽态极妍。”

⒉  不但。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北路则驻防万餘户,已滋生四五万口,更有緑营兵数千,设若割弃,不第 玉门 以内无安插之所,且 厄鲁特、索伦 诸部落,必分投他国。”

⒊  复姓。 汉 王符 《潜夫论·志姓氏》谓 不第氏 为 纣 庶兄 微子 之后, 子 姓。

国语辞典

不第[ bù dì ]

⒈  考试不合格。

《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其不第则习业如初。」
《三国演义·第一回》:「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

⒉  不只、不但。

如:「贪吏对国家的安定不第无功,尚且有害。」

英语to fail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in imperial China)​

德语Budi (Eig, Fam)​

分字解释


※ "不第"的意思解释、不第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天清吓得脸色惨白,他本是一介书生,屡试不第才看破红尘出家当了道士,何时见过别人暴毙于自己身前,不禁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2、李爽就是崖州本地人,自小喜欢舞枪弄棒,也读过几年书,但屡试不第,而且其人性格豪爽,有难必帮,在当地也颇有些威望。

3、高尔夫选手可能不第十二航道必须成为弗林九十零码第十二次绿色害羞交叉沙坑持谨慎态度。

4、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仰且同室操戈矣。

5、, 天清吓得脸色惨白,他本是一介书生,屡试不第才看破红尘出家当了道士,何时见过别人暴毙于自己身前,不禁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6、一书生因屡试不第,遂抛却功名之心,立志浪迹江湖,寻侠求隐,云游四方。

7、因其少年发奋苦读,想走仕途之路,报效国家,但因考场腐败,屡试不第,忧患成疾,无医能治,故被称为“病书生”。

8、只不过这些人虽然有才,但都屡试不第名落孙山,真正踏上仕途的人是耻于给青o楼女子当评委的,所以这些人以“状元”。

9、张伯端年轻时才华横溢,饱读诗书,可惜屡试不第,屈为府吏数十年。

10、公孙缺年轻时本是一名落魄秀才,十年寒窗屡试不第,遂淡了功名心,埋首山水间,终日游山玩水,乐在其中。

11、说是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有个名叫陈振龙的读书人,科举不第,转而经商,往来于福建和吕宋,曾经在吕宋长期定居。

12、《魔甲八剑》为方泥子呕心之作,小说以名落孙山的不第举子辛烈途逢荒山野观开篇。

13、这样的话,听得久了,王博伦无形中对王翰生出了几分怨气,后来自己更是如同王翰一般,少年成名以后,屡试不第

14、秀洲人氏,自幼读书无奈屡试不第,这次出来游历一番,也是散散心。

15、再说,你看看我们米蓝旅长一副公正不阿的样子,这要真是犯规了她还不第一个把我的建议给扼杀在摇篮啊。

16、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17、事实上,能写好话本儿的多半是那些屡试不第的落魄文人。

18、陈抟早年举进士不第,开始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来到华山云台观隐居,与隐士李琪、吕洞宾为友。

19、王府官亦改用高年不第举人、落职知县等担任,成了位置闲散之地。

20、安国虽然诗文得到朝野赞誉,但宦途却是坎坷,屡试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