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第

词语解释
科第[ kē dì ]
⒈ 指科举考试,因科举考试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
例科第世家:世代应科举中试的人家。
英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引证解释
⒈ 等级;次第。
引汉 陆贾 《新语·本行》:“案纪图録以知性命,表定‘六艺’……科第相序。”
⒉ 考核官员,评定科别与等第。
引《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以此科第郎、从官。”
颜师古 注:“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⒊ 指科举考试。
引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连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宋 叶适 《安人张氏墓志铭》:“嗟夫!夫人之教博士,岂科第而已,盖又有名节之训焉。”
《老残游记》第三回:“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
⒋ 科考及第。
引唐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诗:“秩随科第临时贵,官逐簪裾到处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以讲经求科第,支离敷衍,其词愈美,而经愈荒。”
⒌ 谓参加科考。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浙江 温州府 曾有一个廩膳秀才,姓 韩 名 赞卿,屡次科第,不得中式。”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於何有?”
⒍ 科第出身。
引《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上欲相枢密使 魏仁浦,议者以 仁浦 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时见任官得应举》:“虽中选,止令迁官,而不赐科第。”
国语辞典
科第[ kē dì ]
⒈ 依科别考核以定其等第。
引《汉书·卷九·元帝纪》:「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⒉ 唐以来设科取士,因次第有甲乙,因称科举为「科第」。
引《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自古用文武才略为辅佐者,怎尽由科第耶?」
宋·苏轼〈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诗三首之三:「生涯到处似樯乌,科第无心摘颔须。」
分字解释
※ "科第"的意思解释、科第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诸如,军政功德牌坊、科第功名牌坊、达官名宦牌坊、豪门宅第牌坊其很大的一个功能就是夸耀标榜。
2、罗德?科第斯说这就表明了新疫苗同时以两类病毒为目标的重要性。
3、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4、除默西迪丝外,她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克里斯已成年结婚,小儿子科第只比默西迪丝大一岁。
5、他在期终考试中,科第成绩平均都在90分.
6、蒋中正照顾军中失学学生,推动随营教育制度,后来他以高中同等学历考进凤山黄埔军校第24期,是在台复校第一期,装甲兵科第一期,跟随一直的长官蒋纬国。
7、他在期终考试中,科第成绩平均都在90分。
8、摘要名门望族与学术文化密不可分,清代常熟望族翁氏科第联翩,簪缨不绝,艺文成就卓著
9、1200年前,唐代“诗豪”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不仅留下了诸多作品,更开创了连州重文兴教的传统,促使连州此后名人辈出,享有“科第甲通省”的美誉。
10、摘要名门望族与学术文化密不可分,清代常熟望族翁氏科第联翩,簪缨不绝,艺文成就卓著.
相关词语
- kē pǔ科普
- zhēng kē征科
- kē xué科学
- cí kē词科
- ēn kē恩科
- kē shū科输
- lǐ kē理科
- kē kǎo科考
- jiù kē旧科
- yǎn kē眼科
- shà kē煞科
- fù kē妇科
- yà kē亚科
- chǎn kē产科
- chóng kē崇科
- guì kē桂科
- méng kē鹲科
- děng kē等科
- kē jiào科教
- chà kē差科
- dì shè第舍
- dōng dì东第
- dì shǎng第赏
- dì yī第一
- dēng dì登第
- bān dì班第
- cì dì次第
- pǐn dì品第
- guǎn dì馆第
- kǎo dì考第
- jiǎn dì简第
- dì bā第巴
- juàn dì卷第
- hái dì还第
- shēng dì升第
- běn dì本第
- dì xíng第行
- kē dì科第
- chà dì差第
- jí dì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