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shū

谏书


拼音jiàn shū
注音ㄐ一ㄢˋ ㄕㄨ

繁体諫書

谏书

词语解释

谏书[ jiàn shū ]

⒈  臣下向帝王进谏的奏章。

remonstrance;

引证解释

⒈  向君主进谏的奏章。

《汉书·儒林传·王式》:“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亡諫书。”
唐 韩翃 《送夏侯校书归上都》诗:“此回将诣闕,几日諫书成。”
宋 朱熹 《送张彦辅赴阙》诗:“问君此去谈何事,袖有諫书三万字。”

国语辞典

谏书[ jiàn shū ]

⒈  臣子谏诤君上的奏书。

《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传》:「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

分字解释


※ "谏书"的意思解释、谏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至今许多名胜古迹、佚事传闻与书法有关,匾额楹联、摩崖刻石、圣旨谏书都是一件件的艺术品。

2、一纸薄薄的谏书怎承载得这样的压力?其时其境,揪斗可死,游街可死,逼供可死,加反党名可死,诬叛国罪可死。

3、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4、贪腐官员落马的鞭炮声,更是响给执政党的一封无声谏书

5、前有紫云,后对黄石,北泉藏其谏书,沧波此其词笔。

6、谏书一封庐山去,烟云缈缈人不复。

7、元代四川道有个监察主官谭澄,对年满四十岁还没生子的庶民,忽生怜悯,谏书忽必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臣恳请您准许他们纳个妾养个儿吧。

8、彭德怀是党内高级干部中第一个犯颜直谏,站出来说真话的人;他没有倒在枪炮下,却倒在一封谏书前。

9、我恐怕左右有野心的人乘机作乱,就常常以君臣能够始终共享苦乐祸福的人非常微少的道理进谏,但谏书的稿子经常被烧了,故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

10、一百十四、元代四川道有个监察主官谭澄,对年满四十岁还没生子的庶民,忽生怜悯,谏书忽必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臣恳请您准许他们纳个妾养个儿吧。

11、而刘向谏书由于它是一篇论说性的文章,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劝谏。

12、谏书,古代的一种上行文书。

13、元代四川道有个监察主官谭澄,对年满40岁还没生子的庶民,忽生怜悯,谏书忽必烈,大汗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臣恳请您准许他们纳个妾养个儿吧。

14、“文死谏,武死战”,他这个功臣没有死于革命战争却死于“文化大*命”,没有倒在敌人的枪炮下,却倒在一封谏书前。

15、刘向编撰《说苑》,是把其当作“谏书”使用的,始终抱着一种“昧死以进谏”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