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举

词语解释
荐举[ jiàn jǔ ]
⒈ 推荐。
例荐举贤才。
英introduce; recommend; propose sb. for promotion;
引证解释
⒈ 介绍;推荐。
引《汉书·杨恽传》:“郎、謁者有罪过,輒奏免,荐举其高弟有行能者,至郡守九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穀,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宋 陈亮 《铨选资格策》:“然 庆历 间, 范 富 诸公思救磨勘荐举之弊,欲去旧例,以不次用人,而案百吏之惰。”
老舍 《二马》第二段二:“有人给他往学堂里荐举去教英文。”
国语辞典
荐举[ jiàn jǔ ]
⒈ 推举。也作「荐举」。
引《儒林外史·第七回》:「礼部侍郎徐,为荐举贤才事,奉圣旨,庄尚志著来京引见。」
《文明小史·第二〇回》:「现在要请几个人先去编起教课书来,就有人把我们两个都荐举在内,目下再过两三天,就要去动手。」
分字解释
※ "荐举"的意思解释、荐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是,有凭借的士人,或以阀阅(门第资格)被荐举;或者走*贵之路。
2、他被荐举为校长候选人。
3、只要朝廷肯于迁都许县,曹公便足以把握全局……日后无论先生官居何职,也必然是经过了曹公的荐举,先生坦然受之就好……
4、接着,因为西北战事,左宗棠奉命奔赴甘陕,乃荐举林则徐的女婿、原江西巡抚沈葆桢继任福建船政大臣,同时奏明清廷,称胡雪岩“才大心细”。
5、雄尝因州郡荐举,类多失实,特奏请察举孝廉,必年满四十,诸生试家法,即一家之学。
6、在南宋人的文集中,大量记载了南宋人对荐举之弊的议论,并寻求治弊的良药。
7、杜让能荐举邪恶的人而不用直朴的人,对人的喜好和憎恶都凭一时决定;他拿案狱官司做买卖,卖官卖爵,搜刮的钱财超过上万。
8、有了这两种人,便又去呼朋引类,你荐举我,我荐举你,市井无赖少年,多来倚草俯木,献技呈能,掇臀捧屁。
9、第一部分按历史阶段论述了荐举连带责任制度的产生、定型、因袭、完备、成熟直至消亡的全过程;
10、赵蕤深知李白非“池中之物”,力劝他不走科举路,在荐举或制举上找门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大鹏飞举。
11、同时,强烈荐举网上资源,来对文章的简短归结作扩展延伸。
12、在仙山一番历练后,子龙认识了不少朋友也收编了一杆匪寇,经郡丞通过察举将其定为‘孝悌力田和荐举勇武之士’入军为官。
13、蜜汁火腿(涂有蜜酱的火腿切片)便是厨师长大立荐举的一道名菜。
14、他向朝廷荐举的嘉定知县陆陇其、青苑知县邵嗣尧、吴江知县刘相年,都是清廉爱民耿介之士。
15、这与他所获得的地方声望和在士大夫群体中的认同度有密切的关系,即通过上述二者的逐渐积累,进而获得士大夫的荐举至中央王朝。
16、金朝时期,荐举是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17、在南宋人的文集中,大量记载了南宋人对荐举之弊的议论(造句 网),并寻求治弊的良药。
18、唐代的荐举制度和荐举风气是文人干谒活动兴盛的重要诱因。
19、以荐贤为“至公之道”的社会观念为文人干谒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前提;荐举之现实影响力增强了干谒行为的必要性。
20、在王伯伯的荐举下,哥哥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相关词语
- jiě jiàn解荐
- jiàn zhǔ荐主
- jiàn zhēn荐蓁
- jiàn fú荐福
- jiàn lèi荐酹
- jiàn dú荐牍
- jiàn qǐn荐寝
- jiàn shī荐师
- jìn jiàn进荐
- jiàn jī荐饥
- biǎo jiàn表荐
- jiàn gào荐告
- jiàn yán荐言
- jiàn zhēn荐臻
- chāo jiàn超荐
- huá jiàn华荐
- bǎo jiàn保荐
- jiàn jǔ荐举
- dēng jiàn登荐
- gòng jiàn贡荐
- bào jǔ暴举
- dà jǔ大举
- bǎi jǔ百举
- dào jǔ道举
- bāo jǔ苞举
- dàn jǔ弹举
- jǔ zhǐ举指
- jǔ zhǐ举趾
- zhāo jǔ招举
- dé jǔ德举
- duì jǔ对举
- jǔ zuò举坐
- fēng jǔ风举
- chēng jǔ称举
- jǔ bào举报
- chū jǔ出举
- jǔ lì举例
- jiù jǔ就举
- fǎng jǔ访举
- àn jǔ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