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

职司


拼音zhí sī
注音ㄓˊ ㄙ

繁体職司


职司

词语解释

职司[ zhí sī ]

⒈  职务;职责。

忠于职司。

duty;

⒉  执掌。

职司机要,切勿大意。

be in charge of;

引证解释

⒈  职务。

《左传·成公二年》:“今叔父克遂有功于 齐,而不使命卿镇抚王室,所使来抚余一人,而 巩伯 实来,未有职司於王室,又奸先王之礼。”
《后汉书·蔡邕传》:“羣僚恭己於职司,圣主垂拱乎两楹。”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重以超俗韵,顾予贱职司。”
傅彬然 《“五四”前后》:“祭 孔 的仪式很隆重,有职司的人都要穿上像道袍那样的制服。”

⒉  主管某职的官员。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州县职司,或蒞政无几,便徵召迁转,迎新送旧,纷纷道路,伤财害民,於是为甚。”
唐 杜甫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诗:“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⒊  主管;执掌。

唐 韩愈 《贺雨表》:“臣职司京邑,祈祷实频,青天湛然,旱气转甚。”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尧典》、《皋謨》、 唐 虞 之纪载,择当时有道而能文者为史官,以职司其事。”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天才与教育》:“凡是职司教育的人,凡是养育儿女的人,不可不加以注意。”

国语辞典

职司[ zhí sī ]

⒈  职务、职位。也作「职掌」。

《左传·成公二年》:「而巩伯实来,未有职司于王室。」
《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二首之二》:「祇奉社稷守,恪居处职司。」

职分 职责

⒉  负责任事的官员。

《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臣窃见陛下执政以来,阴阳不调,五星失晷,职司不忠,奸党相扶。」
唐·李商隐〈韩碑〉诗:「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分字解释


※ "职司"的意思解释、职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第二部分,对春秋家臣的设置和职司进行了研究。

2、教坊职司方面与宋似,仍是宫廷承应乐舞的不可或缺的机构。

3、匠人坐一列,均持画笔,各有职司。首一人单作山,次一人单作草,次一人单作花,再次一人单作兽。各人须臾即毕,立付邻座。如是盘碟周转,流水不绝。刘宇昆

4、影相师是个很不错的职司,能够通常和先锋打交道。

5、衣裳风仪是特性的表征,反应一私人的文明涵养和风格,映现自己的职司和名望。

6、三星职司:福星天官,当以赐福为职.

7、结束溪口闭户读书岁月之后,经国即被派官江西赣南,职司方面要员。

8、如果命运之神这个女老傻瓜只会做这种事的话,就应该剥夺她安排人类命运的职司

9、原不一样是我们的职司和前程.

10、城隍是一种职司而非某一神位,因此每位城隍爷生日都不相同。图为台北迪化街霞海城隍生日,庙内一改平日威赫气氛,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11、所幸者得段*理以总其成,又有凡百职司以为之辅,从此府院一体,内外同心,意见果不涉纷歧,大局可渐臻统一。

12、至于豆腐渣道路工程这种人谋不臧情事,更应加强查处,尤其职司监察的政风单位,如未能发现所属单位的弊端,也应有所惩处,不可再让“不作为”粉饰。

13、若年兄任凭百姓自行开写户口,浮冒还是小事,到分散时,以强欺弱,男女错杂,本府有职司地方之责,弄出事来,其咎谁任?

14、倘再发生上项事情,除查明主谋者从严法办外,各校教职员、职司管教,责有攸归,定惟该教职员等是问。

15、“本部职司教育”,对北大“但有整顿之意,并无撤废之心”,北大并入北洋,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16、冥王(冥神)掌管生死簿,是判生死之重要职司,历来继任以王之子继任,除非其子有期他罪尤或不适任。

17、刚才太后颁下懿旨去内务府,因海天富海公公得病身亡,尚膳司副总管太监的职司,就由桂公公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