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ì sī
注音ㄓˋ ㄙ
⒈ 谓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
⒈ 谓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 《孔子家语·致思》:“孔子 北游於 农山,子路、子贡、颜渊 侍侧。
引孔子 四望,喟然而叹曰:‘於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吉将择焉。’”
《后汉书·张衡传》:“衡 善机巧,尤致思於天文、阴阳、歷筭。”
⒈ 用心思考。
引《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可宣。」
《文选·潘岳·马汧督诔》:「然絜士之闻秽,其庸致思乎?」
1、《致思》篇以其内容丰富、资料充实、思想性强,在《家语》中占有重要地位。
2、现代西方哲学依据对理性的态度,形成了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哲学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三种致思路径。
3、由于知识论范式对知识论的致思理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知识论又是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奠基。
4、由康德哲学所开示的“经验”与“超验”的“二向度”致思理路是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中西思想文化、学术命意相对待的关捩所在。
5、拒新致思趋向主要表现为拒绝承认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学说。
6、本文以“总、分、总”模式为致思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