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ú bèi
注音ㄌ一ㄡˊ ㄅㄟˋ
繁体流輩
⒈ 同一辈份或同一类人。
例评论时文,高出流辈。
英class of persons; contemporary;
⒈ 同辈;同一流的人。
引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而託姻结好,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唐 元稹 《酬周从事望海亭见寄》诗:“年老无流辈,行稀足薜萝。”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乾隆辛卯会试榜得人》:“其出而任监司,治郡、县者,皆迥絶流辈。”
⒈ 同类、同辈。
引《旧唐书·卷一六〇·柳宗元传》:「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密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新唐书·卷一六〇·吕渭传》:「温操翰精富,一时流辈推尚。」
1、其人资望两隆,且东宫侍讲,启沃有年;纂述之功,亦异流辈。
2、若从轻而重,不独公子之妻者,则郑君宜更见流辈广论所及,不应还用《服问》之文,以释《大传》之义。
3、时值农民起义军大乱,东瀛大小倭寇流辈又屡犯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4、孙觌是南宋四六文名家,颇受南宋人的好评,有人称他“笔势翩翩,高出流辈”,“每一篇出,世所传诵”,有人称他“四六清新,用事切当”。
5、敦恃才负气,顾其流辈皆为大将军,敦独未得,兼以湘州之役,全军而返,谓宜受赏,翻得除名,对台使出怨言。
6、同为南宋的朱绍宗隶籍画院,画人物、猫犬、花禽,描染精邃,远过流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