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ùnshǒu

顿首


拼音dùn shǒu
注音ㄉㄨㄣˋ ㄕㄡˇ

繁体頓首


顿首

词语解释

顿首[ dùn shǒu ]

⒈  磕头;叩头下拜(常用于书信、名帖中的敬辞)

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周礼·大祝》
丘迟顿首。——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kowtow;

引证解释

⒈  磕头。旧时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参见“九拜”。

《汉书·东方朔传》:“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我这里展脚舒腰忙顿首,引的我口角顽涎溜。”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 卓文君 ﹞:嗳哟,你这没志气的磕头虫!说时顺口,说后顿首;我如果打了你,也要污了我的贵手。”

⒉  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汉 蔡邕 《被收时表》:“议郎粪土臣 邕 顿首再拜书皇帝陛下。”
唐 韩愈 《答胡生书》:“愈 顿首, 胡生 秀才足下。”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明帖》:“明 洪武 三年,礼部定仪:敌己,止奉书奉復;而文人往往称顿首,称再拜,盖由临古帖而勦袭之。”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仆 树人 顿首。十二月九日。”

⒊  谓整理头发。

《韩非子·初见秦》:“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於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
陈奇猷 集释:“顿,谓整理也。 《文选》 陆士衡 《演连珠》:‘顿网探渊。’注:‘顿,犹整也。’整首戴羽者,盖古人长髪,欲戴羽,必先整理其首。”

国语辞典

顿首[ dùn shǒu ]

⒈  以头叩地而拜。

《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端沐赐传》:「句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 ,孤之愿也。』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〇》:「奉申纳币之敬,子婿韩师愈顿首百拜。」

⒉  古代书信中,尊崇对方的敬语。

《文选·丘希范·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

分字解释


※ "顿首"的意思解释、顿首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再三顿首,希冀姚君泉林之下,一路好走。

2、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3、曾头市主曾弄顿首再拜晁天王统军头领麾下:前者小男无知、倚仗小勇,冒犯虎威。

4、顿首再拜!萧白静静的站着,手心里真气暗发,信笺化作了漫天的碎片,仿佛胡蝶,随风飞向了远方。

5、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通而死。

6、殡仪馆内,贺冰的遗像高挂中央,面容安静祥和,“翔山顿首祭英灵,浍水无言歌忠魂”两幅挽联悬挂两侧。

7、问题补充:顿首之礼指什么,顿首之礼是指什么

8、揖、长揖、拱、拜、拜手、再拜、顿首、稽首。

9、天子准奏,仍愁与省院众官,加封爵禄,与宋江等支给赏赐,宋江等就于文德殿顿首谢恩。

10、眷姻弟闵典和偕室吴氏端肃顿首共拜。

11、信可乐也!甲午菊月后学愚生吴劭祖顿首再拜。

12、臣等诚欢诚喜,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13、中文名 顿首之礼 外文名 无 别 名 磕头,叩首 出 处 古时一种礼节

14、曾头市主曾弄顿首再拜晁天王统军头领麾下:前者小男无知、倚仗小勇,冒犯虎威。

15、译犹坐厅事,无所关预,惶惧顿首,求解职;坚犹以恩礼慰勉之。

16、比“顿首”礼节轻一点的,叫“拜手”,用在更加随便一点儿的场合。

17、小惠,住口,不可胡说,列位,老妇人顿首再拜,多谢今日搭救之恩,告辞了。

18、陈阁老顿首再拜王国舅大人,你为圣上献上的马为的卢马,马有泪巢,骑能妨主,如今已害主无数。

19、眷小弟吴珪顿首致书于太翁姊丈台座前。

20、宋友亮顿首再拜,然后起身昂然立于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