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

词语解释
顿悟[ dùn wù ]
⒈ 猛然醒悟。
英insight;
⒉ 通过体现佛教禅宗精神目的的直觉领会而获得的突然的领悟和一种意识状态。
英satori;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不假时间和阶次,直接悟入真理。 晋 宋 间已有 道生 立顿悟义,后为“直指人心,顿悟成佛”之旨,禅宗南宗更主其说。与“渐悟”、“渐修”相对。参见“顿渐”、“渐悟”。
引《宋书·夷蛮传·天竺迦黎国》:“宋 世名僧有 道生 ……幼而聪悟,年十五,便能讲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之。”
《坛经·般若品》:“我於 忍和尚 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是故将此教法,流行后代,令学道者顿悟菩提,令自本性顿悟。”
唐 元稹 《梦游春》诗:“结念心所期,返如禪顿悟。”
明 陈士元 《<象教皮编>序》:“儒家立训平易,而持行难於有终;不若佛之旨趣元微,而顿悟得於顷刻。”
⒉ 谓顿然领悟。
引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黄山谷 ﹞ 绍圣 中,謫居 涪陵,始见《怀素自叙》於 石扬休 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初学蹊径·悟入》:“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如 张长史 见 公孙大娘 舞剑,顿悟笔法。”
国语辞典
顿悟[ dùn wù ]
⒈ 佛教用语:(1) 谓在一时间证得真理。(2)证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引《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
反渐悟
分字解释
※ "顿悟"的意思解释、顿悟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三十八岁时,在乘火车周游印度途中,她顿悟到此生的使命就是照顾最底层的穷人。
2、顿悟的机遇可以是坠入爱河、身患癌症、读了某本书。
3、为何富者厌粱肉,为何贫者甑生尘?顿悟苍天终聩聩,毅然荷戈上征程。
4、这段时间,太岳经过长久的冥想,终于豁然顿悟,对宇宙大道有了一丝明悟。
5、太岳顿时若有所失,不觉从那顿悟状态缓缓醒转。
6、生命不在于活的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
7、再后来我又觉不对,再细细思索间,豁然顿悟。
8、次日一早,我醍醐灌顶,心有顿悟:‘我不能自处。
9、艾米大彻大悟地一拍桌子,释迦摩尼顿悟成佛的喜悦都未必比她来得发自内心。
10、夜来钱塘江潮信至,鲁智深忽然顿悟,了然了师傅的偈言,在六和寺坐化。
11、他倡导的“平常心是道”和“即心即佛”是“顿悟”说的重要元素。
12、来吧,先上来。那么,是什么样的顿悟呢?
13、法融提出“菩提本有,不须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为禅宗南宗顿悟说的产生作了铺垫。
14、人生不在于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与其让生命生锈,不如让生命发光发热。
15、同时他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顿悟道理,以达古圣先贤那般的智慧。
16、直觉使得那些所谓“顿悟”的梦成为宝贵的资源。
17、鬼子母闻言果然顿悟前非,悔过自新,信奉佛教。
18、满月通常带来结束或者分离,在特定的事实被揭晓时,它也偶或带来顿悟。
19、最近,我有一种顿悟。
20、这种“顿悟”的参禅方法和北宗的“渐悟”比起来,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
相关词语
- dùn zhì顿峙
- dùn zhì顿踬
- zhěng dùn整顿
- dùn xiē顿歇
- dùn tóu顿头
- dùn wò顿卧
- dùn wù顿悟
- dùn yǔ顿羽
- dùn fàn顿饭
- dùn zhì顿置
- dùn tuō顿脱
- dùn rèn顿刃
- dùn zuó顿捽
- dùn duàn顿断
- dùn zú顿卒
- dùn xiāng顿相
- dùn shuāi顿摔
- dùn zhuàng顿壮
- dùn fǎ顿法
- dùn zhù顿筑
- biàn wù变悟
- huō wù豁悟
- jùn wù俊悟
- huì wù慧悟
- xuán wù玄悟
- míng wù明悟
- sù wù夙悟
- xiù wù秀悟
- jī wù几悟
- chè wù彻悟
- dùn wù顿悟
- biāo wù标悟
- wù wù悟物
- jiàn wù鉴悟
- bù wù不悟
- wù míng悟明
- huǐ wù悔悟
- cè wù测悟
- mò wù默悟
- jī wù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