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dào

至道


拼音zhì dào
注音ㄓˋ ㄉㄠˋ

至道

词语解释

至道[ zhì dào ]

⒈  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

⒉  最高的原则、准则。

⒊  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术。

引证解释

⒈  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表记》:“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郑玄 注:“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一有耳。”
陈澔 集说引 应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全精粹以为王。”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匱於心。”

⒉  最高的原则、准则。

《荀子·儒效》:“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寳,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

⒊  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术。

《庄子·在宥》:“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汉 牟融 《理惑论》:“﹝ 老子 ﹞曰:‘用其光,復其明,无遗身殃。’此道生死之所趣,吉凶之所住。至道之要,实贵寂寞,佛家岂好言乎!”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读释氏经,亦能了其深义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司命府丞》:“及见 海蟾 曰:‘汝以夙契得遇我。’命长跪传至道。”

国语辞典

至道[ zhì dào ]

⒈  大道,至善至美之道。

《礼记·学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文选·韦曜·博弈论》:「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

⒉  宋朝太宗的年号(西元995~997)​。

分字解释


※ "至道"的意思解释、至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自从马王堆西汉竹简《天下至道谈》出土之后,人们才了解到七损八益的具体内容,并且知道了这些内容远在唐代,就流传到了日。

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多闻见而识乎至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

4、积修渐通至道,全凭理解参悟,而非勤学苦修;悉通天经地纬,仅为辨呼东西南北,而非五行八卦;虽有千门万法,但不包含炼丹用药。

5、奉至道天尊之令封楚留云为临颖君。

6、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7、公元997年(宋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江都县属淮南东路,与广陵县同属扬州府,史称“一府两县”。

8、只见上联为“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下联为“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9、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曾子

10、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11、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罡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三绪,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

12、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13、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14、唯心至道,解民倒悬!第七十一章。

15、陆玄,身兼魔神传承,胸藏百家至道,从边城崛起,一脚踏入改天换地的大动荡。

16、想不到他视为危言, 弃如敝屣 的经义,竟是萧十一郎奉如圭臬,厉行不悖的至道,而且萧十一郎竟真的藉此变成了不可战胜的大高手。

17、是故至道无为,一龙一蛇,盈缩卷舒,与时变化。

18、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罡,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

19、想不到他视为危言,弃如敝屣的经义,竟是萧十一郎奉如圭臬,厉行不悖的至道,而且萧十一郎竟真的藉此变成了不可战胜的大高手。

20、一变至鲁,再变至道,微斯人吾谁与归乎?抑自政与学歧而为二,怀利器以不试,操幽兰以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