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án

骈体


拼音pián tǐ
注音ㄆ一ㄢˊ ㄊ一ˇ

繁体駢體

骈体

词语解释

骈体[ pián tǐ ]

⒈  以常用对偶和整齐文句并声音和谐以及词藻华丽为特征,六朝时盛行的一种文体(相对于“散体”)

rhythmical prose style,marked by parallelism and ornateness;

引证解释

⒈  即骈文。参见“駢文”。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为诸生时,好以駢体为经义。”
亦作“駢体文”。 清 方履籛 《书刘芙初编修骈体文集序》:“兹駢体文一卷,抒华千载,启韵百家。”
清 梅曾亮 《<管异之文集>书后》:“曾亮 少好为駢体文。 异之 曰:‘人有哀乐者,面也。今以玉冠之,虽美,失其面矣。此駢体之失也。’”

分字解释


※ "骈体"的意思解释、骈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2、骈体作为一种语体,与散体并列,自晋代定体成式开始,便在公文写作领域长盛不衰,直至文言文的消亡而最终消失。

3、于是,这老先生写了篇骈体文,咿咿呀呀的,满是“仁义之兵,吊民伐罪”之类的好话,大家觉得水平挺高,就送上来了。

4、古代的圣旨全部是骈体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刘昊跪着听得昏昏欲睡。

5、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6、当年投考时,以六朝骈体文的作文获得100分,但英语只有25分。

7、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8、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9、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10、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11、一水儿的骈体文,甚至通篇都压在一个韵上,听得刘昊真心想睡觉。

12、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13、区分这两组概念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骈体公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14、古代的圣旨全部是骈体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刘昊跪着听得昏昏欲睡。

15、此次农运会,在推介市情县情时,南阳一改过去堆满枯燥数据的呆板冗长文章,而是隆重推出了由当地一名公务员创作的颇为阳春白雪的骈体文力作《南阳赋》。

16、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17、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18、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19、唐代判牍采用骈体,文采绚烂,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判文中的一朵奇葩。

20、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