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词语解释
道教[ dào jiào ]
⒈ 公元前6世纪时,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一种宗教,奉老子为教祖,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英Taoism;
引证解释
⒈ 道德教化。
引《墨子·非儒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倍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晋书·王沉传》:“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
《明史·孝义传序》:“观其至性所激,感天地,动神明,水不能濡,火不能爇,猛兽不能害,山川不能阻,名留天壤,行卓古今,足以扶树道教,敦厉末俗,纲常由之不泯,气化赖以维持。”
⒉ 我国主要宗教之一, 东汉 张道陵 根据传统的民间信仰而创立,到 南北朝 时盛行起来。奉 元始天尊、太上老君 为教祖。初时,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道”。 金 元 以后分正一、全真二派。
引《周书·武帝纪上》:“十二月癸巳,集羣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明 冯梦龙 《梦磊记·观梅感梦》:“朕乃 宋 朝第八代天子是也,初封 端王,入承大统,素好道教,别号 道君皇帝。”
⒊ 指佛教。
引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 宋文帝 ﹞又遣沙门 法长、道冲、道儁 等往彼祈请,并致书於 跋摩 及 闍婆王婆多伽 等,必希顾临 宋 境,流行道教。”
国语辞典
道教[ dào jiào ]
⒈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为教祖的宗教。相传创于东汉张陵,陵著有道书二十篇,自号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以符咒为人治病,讲炼丹长生之术,入教者须缴纳五斗米,时人称为「五斗米道」。始盛行于蜀郡,后经弟子广布,信徒渐增,遂正式成为道教,流传于全国。
近玄教
英语Taoism, Daoism (Chinese system of beliefs)
德语Daoismus (S, Philos)
法语taoïsme
分字解释
※ "道教"的意思解释、道教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道教处世方式。
2、青羊宫是成都市区内现存的一座最大、最古老的道教庙宇。
3、道教养生哲学是道教养生智慧的理论升华,其深层内核是道教养生思维方式,其理论特质是文化技术。
4、他出生在一个佛教、道教、孔教相互吸收渗透的时代.
5、他们宣扬偶像神异,诱惑愚民,和道教同样不足为训。
6、天台有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道教第六大洞天玉京洞,小洞天金庭、灵墟,司马悔山福地等道教胜地,其道教渊源最早可追溯到轩辕黄帝在此受金液神丹的传说。
7、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法事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
8、白族民间文学既拥有大量的道教人物及与之相关的故事,又广泛地吸纳了道教的方术和仙境幻想。
9、道教的教规、仪范经此二人修订后逐步定型,再由齐梁陶弘景充实神仙谱系,完善道教义理,叙述承传历史,对后世影响更大。
10、这种天气,对信奉“鬼神不走干路”的道教而言,最适宜铺陈法事。
11、第五章对云南瑶族的道教瑶族化和瑶族道教化的途径、瑶传道教成为云南瑶族文化核心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总结。
12、道教建筑形态,有的类似宫殿建筑泱泱大度,也有村野道教建筑的粗犷自由,不拘一格。
13、后来被祀奉成道教的一个天神,明徵忠义。(造 句网)
14、鹤山是崂山余脉,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有遇真宫、老君炉、摸钱涧、升仙台、聚仙门等道教古迹。
15、陈楠是南宋时期影响较大的道教内丹思想家,道教金丹南宗第四祖,内丹清修派的代表人物。
16、圣父、圣母是道教对真武神父母的尊称。
17、乡野道教作为流布于乡野间的非宫观、非正统的道教形态,具有突出的俗用性质和亟待建构的研究体系。
18、老子,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信众尊称为“太上老君”,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19、据说,从古至今,从未干涸,被道教视为神水。
20、从主观因素看,是道教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关词语
- dào jiā道家
- gàn dào干道
- mó mó dào dào魔魔道道
- lǎo dào老道
- chū dào出道
- lì dào力道
- hè dào喝道
- dào dào道道
- háng dào行道
- jiē dào街道
- bà dào霸道
- hēi dào黑道
- dào shù道术
- zài dào载道
- zào dào造道
- zhàn dào战道
- dào xiè道谢
- chēng dào称道
- dào yì道义
- fú dào佛道
- jiào àn教案
- jiào suō教唆
- jiào wù教务
- jiào cái教材
- bǎo jiào保教
- jiào tú教徒
- guǎn jiào管教
- wài jiào外教
- jiào liàn教练
- chuí jiào垂教
- fāng jiào方教
- èr jiào二教
- shēn jiào zhòng yú yán jiào身教重于言教
- fú jiào服教
- fàn jiào犯教
- jiā jiào家教
- bāng jiào帮教
- shuō jiào説教
- fēng jiào风教
- jiào y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