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í jiào
注音ㄔㄨㄟˊ ㄐ一ㄠˋ
⒈ 犹垂训。
⒉ 犹赐教。
⒈ 犹垂训。
引唐 牛僧孺 《辨私论》:“宣父 之作《春秋》,删《诗》《书》,是公其身於垂教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许文懿先生》:“著书立言,足以垂教后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胞奏此理甚是,则必记詔以垂教万世,使万万世为主为臣皆要遵此行为。”
⒉ 犹赐教。
引孙犁 《澹定集·<文艺增刊>致读者、作者》:“海内同行,新旧知好,幸垂教焉!”
⒈ 垂示教训。
引唐·牛僧孺〈辨私论〉:「宣文之作春秋删诗书,是公其身于垂教也。」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许文懿先生》:「著书立言,足以垂教后世。」
1、梯山航海机声垂教泽千载馨香。
2、先生谆谆垂教,命按日札记,而承指示,久之积成数巨册。
3、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见智见仁,理原一贯,后人忘其本始,反以旁义为正宗,是圣人作易,但为一二上智设,非千万世垂教之书,千万人共喻之理矣。
4、拙作水平有限,望老先生垂教一二.
5、纬地经天棉植见慈恩一方衣被,下联:梯山航海机声垂教泽千载馨香。
6、垂教四书传礼乐,奇参周易识乾坤。
7、由于他们自己的原因,他们显得如同工厂的产品,千篇一律,不配来往和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