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

词语解释
杜口[ dù kǒu ]
⒈ 闭口。谓不言。
引证解释
⒈ 闭口。谓不言。参见“杜口裹足”。
引《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北齐书·崔暹传》:“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
宋 王禹偁 《柳赞善写真赞》:“杜口慎微,虚心养浩。”
清 唐甄 《潜书·除党》:“昔之雄辨如锋者,今之杜口无言者也。”
国语辞典
杜口[ dù kǒu ]
⒈ 闭口不言。
引《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夫后官盛色则贤者隐处,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而文帝不行,故谥为孝文,庙称太宗。」
《文选·成公缓·啸赋》:「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
近闭口
英语to remain silent
法语rester silencieux, garder le silence, bouche bée
分字解释
※ "杜口"的意思解释、杜口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最担心的是我死了之后,天下人看见我尽忠而死,不敢再到秦国来(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2、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3、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臣季父质,连见拔擢,位在上列。
4、遇到困难,就杜口裹足,消极观望,这种精神状态应当改变。
5、2003年年底,茌平县教育局也提出,“远学洋思(上海市洋思中学,也因课堂改革闻名),近学杜口”的口号,号召全县中学学习杜郎口中学,进行课堂改革。
6、者也。 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 杜口无言 ,绝粒而死。
7、蹲下身翻翻眼皮,又试了试皮肤的冷暖,段志城在当捕头前,亦作过验尸房的提刑和仵作,见他如此精于此道,几近专业,不由挢舌难下,瞠目杜口。
相关词语
- dù héng杜衡
- dù jīn杜禁
- dù shī杜诗
- dù jué杜厥
- dù gé杜格
- shǒu dù守杜
- fáng dù防杜
- dù mò杜默
- dù yì杜义
- bà dù霸杜
- dù jué杜絶
- dù lí杜梨
- dù ruò杜若
- dù quán杜权
- yào dù要杜
- dù bì杜闭
- dù wǔ杜五
- xú dù徐杜
- yáng dù羊杜
- dù jiǔ杜酒
- kǒu xíng口型
- ài kǒu爱口
- niè kǒu籋口
- gǔ kǒu谷口
- kǎ kǒu卡口
- kǒu chuāng口疮
- hé kǒu河口
- gǎi kǒu改口
- ài kǒu碍口
- fēng kǒu风口
- fēng kǒu封口
- qián kǒu拑口
- mài kǒu麦口
- dào kǒu道口
- kǒu yú口谀
- hǎi kǒu海口
- tú kǒu瘏口
- guān kǒu关口
- kǒu fù口腹
- kǒu chēng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