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授

词语解释
口授[ kǒu shòu ]
⒈ 口头传授。
英instruct orally;
⒉ 口说而由别人代写。
例向秘书口授一封信稿。
英dictate;
引证解释
⒈ 口头传授。
引《汉书·艺文志》:“仲尼 思存前圣之业……有所襃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前者蒙示新注《公羊春秋》,又闻口授指略,私心喜幸。”
吴晗 《灯下集·古人读书不易》:“只能凭老师口授,自己笔记。”
⒉ 口头说,叫别人写。
引《三国志·蜀志·王平传》:“平 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小秦 说:‘……你认为这样好,就这样办。你口授命令吧。’”
刘宾雁 《本报内部消息(续篇)》:“总编辑叫他写三篇社论,口授了社论的中心内容。”
国语辞典
口授[ kǒu shòu ]
⒈ 以口传授。
引《汉书·卷三〇·艺文志》:「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
《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德语Diktat (S), Diktieren (S), angesagt (V), ansagen (V)
分字解释
※ "口授"的意思解释、口授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向秘书口授信稿。
2、天授元年。寿春郡王成器兄弟五人初出阁。同日受册。有司撰选仪注。忘载册文。及百僚在列。方知阙礼。宰相相顾失色。中书舍人王教。立召小吏五人。各令执笔。口授分写。同时须臾俱毕。词理典赡。时人叹服。王溥
3、最后,英国记者团的部分成员把手提电脑放回箱子里,又重新启用向总部口授稿子的老办法。
4、他的一只胳膊截掉了,只能口授书的内容让她来记录。
5、这是我按它的口授写的。
6、因此,正确的答案是口授。
7、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振兴经济,也实行“计口授田”,由中央“司农司”专管其事。
8、商人常口授信稿令人笔录。
9、当有人来访时他正在向秘书口授信稿。
10、她向打字员口授信稿。
11、W:是的,这次我带来了,不过要是你口授时有一个词或词组我不明白,我能不能中途问你呢?
12、1607年,由利玛窦口授、李之藻笔述的实用天文学译著。
13、我能听写记录正常速度的口授。
14、在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人类只能通过音乐表演和口授来传播音乐。
15、佛教禅宗,不依经纶、语言、文字传教,以心传心,触机而发,故称其单传心印。泛指单线秘传,口授心记。
16、我每分钟能打60个字,每分钟可用英文记录口授100字。
17、我通过电话口授命令。
18、后来忽然口授了一厚本回忆录,并在每一页上都签了名,然后他就死掉了。
19、还有两种书,一是《性命圭旨》,一是黄元吉的《道德经注解》、《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必须细读,其中可以摘录出大批丹功秘诀,如同师传口授。
20、这主要是口授的传统,口耳相传.
相关词语
- kǒu yú口谀
- tú kǒu涂口
- kǒu xíng口型
- shēng shēng kǒu kǒu声声口口
- kǒu wài口外
- kǒu yín口淫
- kǒu tiáo口条
- fēng kǒu风口
- kǒu yǐn口引
- kōng kǒu空口
- kǒu liáng口粮
- ài kǒu隘口
- wáng kǒu亡口
- kǒu fēng口风
- kǒu yuàn口愿
- kǒu wù口误
- kǒu jiǎo口角
- kǒu jì口技
- hǔ kǒu虎口
- chū kǒu出口
- shòu shǎng授赏
- chú shòu除授
- héng shòu横授
- jiǎn shòu简授
- měi shòu美授
- lùn shòu论授
- shòu zhèng授正
- gǎn shòu感授
- huì shòu诲授
- jiāo shòu交授
- shòu yè授业
- shòu shì授室
- liú shòu留授
- jìn shòu进授
- kè shòu客授
- shòu wèi授位
- chéng shòu承授
- miàn shòu面授
- shòu lì授历
- shòu zhí授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