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力

词语解释
骨力[ gǔ lì ]
⒈ 雄健的书法的笔力。
例对联上的几个字写得很有骨力。
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晋书·王献之传》
英strength;
⒉ 力气。
例大无骨力,角翼不颈,则以大而服小。——汉·王充《论衡·物势》
⒊ 〈方〉:硬挺;结实。
例这把伞真骨力。
这老头儿八十了,身子骨(gǔ)还挺骨力。
英stout;
引证解释
⒈ 指书画诗文刚健雄劲的风格。
引《晋书·王献之传》:“时议者以为 羲之 草隶, 江 左中朝莫有及者, 献之 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魏武 沉深古朴,骨力难侔。”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至于有骨力的文章,恐不如谓之‘短文’。”
⒉ 指坚定的意志力;骨气。
引《朱子语类》卷三四:“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亡忧’,是甚么样精神!甚么样骨力!”
明 刘若愚 《酌中志·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司礼 冯公 前辈,有骨力人,留著他多好哩。”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这班孱头,真是没有骨力。”
⒊ 指体力。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所以服了此药,身中水火不能自鍊,故能骨力坚强,长生不死。”
国语辞典
骨力[ gǔ lì ]
⒈ 书法的笔力。
引《晋书·卷八〇·王羲之传》:「时议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
骨力[ gú li ]
⒈ 刚劲有力。
例如:「他的书法挺骨力的。」
⒉ 硬而平整。
例如:「这块钢板裁得很骨力。」
英语strength, vigorous (calligraphy)
德语Mumm (S)
法语force, vigueur (en calligraphie)
分字解释
※ "骨力"的意思解释、骨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箭杆笔直挺劲,甚有骨力,箭羽轻捷秀逸,疏朗匀称。
2、用笔娟秀刚劲,骨力练达,虽是刻本,然墨气鲜润,爽朗潇洒,以疏旷之笔,写出凝寒淡远意趣,宁静深邃、绝无尘垢。
3、柳公权(778年至865年)的书法则体现出骨力遒健,劲紧开阔的特点。
4、近年来,各种微纳观技术和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得骨力学研究深入至微纳观水平。
5、背景:松质骨力学特性在代谢性疾病、骨折、关节退行性变的内在发生规律中具有意义。
6、柳体的“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7、因为他思考多于动笔,才使技艺不致遏制他的天性,而能持有大开大合的磅礴气势和笔力扛鼎的雄健骨力,更有立险破险别树一格的大智慧。
8、等等学迹,只见其用笔骨力深注,力透纸背,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园,瘦硬劲挺“柳骨”。
9、他的书法作品骨力遒劲,不失为一位大家。
10、有骨力,有斤两,放在案头上,反复咀嚼也不讨厌.
11、为人要骨力硬正,不准狗巴结人!
12、唐代颜真卿书,端庄凝重,劲健雄伟,柳公权书,骨力豪健,刚劲挺拔.
13、《香草君》之类作品的线条稳定明显,结构安排上更有骨力。
14、心神欲静,骨力欲动,胸怀欲开,筋骸欲硬,脊梁欲直,肠胃欲净,舌端欲卷,脚跟欲定,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15、她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尤为世人所重,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
16、这一北方的生活习俗经过历史文明的洗礼,涅槃再生后沉淀为一种重骨力的,以刚劲劲健为美的民族文化审美心理。
17、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18、所绘高山、泉水、白云、石矾、古木、楼阁等,笔墨均为精丽艳逸,骨力峭劲,风格秀细;人物刻划,生动而有神采。
19、他的书法作品骨力遒劲,不失为一位大家.
20、字体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弘,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
相关词语
- chǐ gǔ耻骨
- fēng gǔ丰骨
- bīng gǔ冰骨
- bì gǔ闭骨
- chán gǔ缠骨
- fán gǔ凡骨
- cháng gǔ常骨
- wěi gǔ尾骨
- ào gǔ傲骨
- cì gǔ次骨
- gǔ tóu gǔ nǎo骨头骨脑
- gǔ zhé骨折
- chì gǔ赤骨
- duàn gǔ断骨
- dì gǔ地骨
- lóng gǔ龙骨
- shé gǔ舌骨
- ruǎn gǔ软骨
- pù gǔ暴骨
- cuì gǔ脆骨
- dìng lì定力
- yǎn lì眼力
- lā lì拉力
- miē lí咩力
- shí lì实力
- shì lì视力
- zuò lì坐力
- qiáng lì强力
- dòng lì动力
- lì qì力气
- wéi lì为力
- yǐn lì引力
- hé lì合力
- dǐng lì鼎力
- chì lì lì赤力力
- dà lì大力
- tīng lì听力
- bīng lì兵力
- chī lì吃力
- wú lì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