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隶

词语解释
古隶[ gǔ lì ]
⒈ 秦汉隶书。与三国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
引证解释
⒈ 秦 汉 隶书。与 三国 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
引《西京杂记》卷六:“杜陵 秋胡 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其草书,亦復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
明 陆深 《书辑》:“自 程邈 以降,谓之 秦 隶; 贾舫 《三仓》、 蔡邕 《石经》诸作,谓之 汉 隶; 钟 王 变体,谓之今隶;合 秦 汉 谓之古隶。”
国语辞典
古隶[ gǔ lì ]
⒈ 秦代至西汉初期通用的隶书,仍未摆脱篆书的形态,与日后盛行的汉隶不同。
分字解释
※ "古隶"的意思解释、古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隶书的演变,是由古隶到今隶。
2、张宏钟师从蒋维崧先生、陈梗桥先生,中国书协会员,主攻金文小篆、古隶,行楷多有涉猎。
3、书精古隶虬龙舞,画擅寒梅笔砚香。
4、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
5、帛书的字体除“篆隶体”外,还有古隶和汉隶两种。
6、或者再前探,在简帛书、秦古隶中吸取精华。
7、雍容牡丹、清雅梅花在宣纸上“肆意绽放”,遒劲的行草、古隶力透纸背……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悬挂在展厅中,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8、大篆的发展派生出了小篆和古隶,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了惟一的官体文字。
9、享有“砚国明珠”、“石冠群山”等盛誉的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婺源古隶歙州,故又称“歙砚”。
10、吴振锋现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陕西文史馆馆员,曾在全国第八届书法展获“全国奖”,擅古隶,书法风格清逸淡远,潇洒出尘[造句 网]。
11、秦人笔下带有篆意的古隶,是从楚简过渡而来的。
12、敦煌汉简的出土,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从中看出古隶向汉隶转化的剧变和成熟过程。
13、最拿手古隶鲍贤伦说,在书法里,可以见到一个人的存在。
14、吴振锋现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陕西文史馆馆员,曾在全国第八届书法展获“全国奖”,擅古隶,书法风格清逸淡远,潇洒出尘。
15、他书法师晋唐,古隶学钟繇,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黄庭坚者尤佳。
16、章草参以明代宋克笔意,潇洒飘逸,又融入古隶之神韵,因而赢得“浙北章草第一手”的美誉。
17、学习隶书传统,除东汉时期的碑刻外,还有古隶阶段的木牍、简帛、刻石,其风格之多样、造型的奇特、趣味的多变,会给学隶书者提供丰富的信息。
18、这块碑佚失已久,仅存几十个字的残拓片一张,为隶书,且与同期名碑相比,仍保留了较多的古隶风貌。
19、王介平奉汉隶为圭臬,取鉴汉魏竹简,一扫装饰雕琢之臃态,既造法创新于古隶,又彰显古隶神韵于案牍。
20、开始阶段的隶书叫做“古隶”,又叫“秦隶”。
相关词语
- chóu gǔ畴古
- gǔ xiāng gǔ sè古香古色
- gǔ zhuàn古篆
- gǔ bā古巴
- gǔ diǎn古典
- chún gǔ醇古
- fāng gǔ方古
- gǔ qín古琴
- gǔ zhí古直
- dàn gǔ淡古
- chū gǔ初古
- gǔ zhì古制
- gǔ xīn gǔ mào古心古貌
- gǔ fēng gǔ yùn古风古韵
- gǔ fēng古风
- gǔ fāng古方
- gèn gǔ亘古
- wàn gǔ万古
- fǔ gǔ抚古
- gǔ gǔ guài guài古古怪怪
- lì míng隶名
- qiān lì迁隶
- lì rén隶人
- péi lì陪隶
- chén lì臣隶
- fú lì俘隶
- lì tóng隶僮
- jīn lì今隶
- sī lì司隶
- lì jí隶籍
- lì jiā隶家
- lì biàn隶变
- yú lì舆隶
- lì wén隶文
- kǎi lì楷隶
- mǐn lì闽隶
- lì xiě隶写
- chéng lì程隶
- lì shū隶书
- méng lì萌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