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

词语解释
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
⒈ 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英be wrapped in a horse's hide; death under shield; die on the battlefield;
引证解释
⒈ 见“马革裹尸”。亦作“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谓英勇作战,死于战场。
引《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於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牀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北齐 朱瑒 《与徐陵请王琳首书》:“诚復马革裹尸,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体,全彼人臣之节。”
《宋史·崔翰传》:“臣既以身许国,不愿死於家,得以马革裹尸足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余刀俎餘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
《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歌》:“抱定决心甘愿效命疆场,马革裹尸誓不生回营。”
亦作“马革盛尸”。 金 何宏中 《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亦省作“马革”。 《隋书·李圆通陈茂等传论》:“终能振拔污泥之中,腾跃风云之上,符马革之愿,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时,焉能至於此也。”
清 蒋士铨 《冬青树·勤王》:“我 文天祥 官树牙旗,志存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敌也。”
国语辞典
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
⒈ 语出后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效命沙场。宋·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也作「裹尸马革」。
引《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分字解释
※ "马革裹尸"的意思解释、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作为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报效国家!
2、如果说,战时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是军人的终极荣誉;那么,平时忧军备战、尽瘁事国就是军人的核心价值。
3、它少了些许的裹尸马革汗竹香的历史故事,多了几许异国浪漫的都市情怀,素有东方“巴黎”的称谓。
4、与“马革裹尸”的同僚相比,他能安安稳稳地死在自家炕头儿上,自然属于“善终”了。
5、生于乱世,将士之命便是马革裹尸,今日之局本就是你死我活之势,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终就难逃一死,公子你又何必计较。
6、当时为有驱贼志,怎惧裹尸马革还。
7、那个什么马革裹尸,高中课文里有讲到的,我语文不行啊,上课就老打瞌睡。
8、太师之言如暮鼓晨钟,乃是我辈之楷模,关旭不才,纵使马革裹尸,也决不让胡虏越我大周边境半步!
9、怕什么,最坏不过马革裹尸还!桔子树
10、马革裹尸为帞汐宇呕心沥血倾情打造的灵异小说!17K小说网第一时间提供马革裹尸最新章节以及马革裹尸全文阅读。
11、班超父子放弃优裕的生活条件,“投笔从戎”的事迹感人之深,鼓舞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炎黄儿女裹尸马革、投身开发、保卫祖国边疆的宏伟事业中去。
12、曾经年少爱追梦,大学不远不成行。也想马革裹尸还,英雄何处不青山。大学毕业许多年,浑浑噩噩到今天。终于决定要开店,证明来过人世间!开业有请,弹衣相迎!
13、英勇的战士以马革裹尸的决心冲向敌人。
14、曾在宾客与部下之间留下“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还”等豪言壮语,千古传诵。
15、倪兄听我一言,再过些时日在下便要随军北伐,如若成功便是对大清江山的迎头重击,如果失败在下也只能马革裹尸。
16、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17、所以成了很多男生的女神,反正那件事确实是个误会,这些男生为了自己的女神,自然是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8、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19、父亲曾说过“誓死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褥作亡国奴”,他做到了,我们只有坚持战斗到底,才能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20、, 昔日马革裹尸的悲惨已经不在,幸福生活来临了。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相关词语
- mǎ huì马会
- mǎ pǐ马匹
- mǎ bù马步
- mǔ mǎ母马
- mǎ lù马鹿
- pán mǎ槃马
- ér mǎ儿马
- zhōng mǎ中马
- jīn mǎ金马
- mǎ guà马褂
- èr mǎ二马
- hǎi mǎ海马
- mǎ lì马利
- dà mǎ大马
- fù mǎ驸马
- zì mǎ字马
- mǎ yuán马援
- hēi mǎ黑马
- jùn mǎ骏马
- qián mǎ乾马
- fū gé肤革
- gé xuē革靴
- cái gé裁革
- gē gé戈革
- chì gé斥革
- gé rèn革任
- gé yì革役
- mó gé磨革
- chē gé车革
- gé mìng革命
- guàn gé贯革
- gé shěn革沈
- xià gé夏革
- gé pí革皮
- gé xù革序
- gǔ gé骨革
- gé shì革世
- gé niè革孽
- gé zuò革作
- gé rán革然
- guǒ tuǐ裹腿
- guǒ dù裹肚
- shū guǒ xiāng梳裹箱
- yín zhuāng sù guǒ银装素裹
- guǒ hé裹合
- fù guǒ复裹
- guǒ tóu裹头
- guǒ hóu裹糇
- guǒ yāo裹腰
- bāo guǒ包裹
- guǒ dài裹带
- dù kǒu guǒ zú杜口裹足
- bāo guǒ胞裹
- guǒ jiǎo裹脚
- yán guǒ盐裹
- guǒ fù裹腹
- dàn zhuāng sù guǒ淡妆素裹
- guì zhòng bāo guǒ贵重包裹
- fù guǒ覆裹
- bāo guǒ苞裹
- biān shī鞭尸
- jiàn shī饯尸
- gān shī干尸
- shī jué尸厥
- shī xí尸袭
- shī zhǔ尸主
- féng shī冯尸
- shī duó尸夺
- shī zhù尸疰
- guàn shī祼尸
- shī méng尸盟
- shī zhù尸祝
- shī gé尸格
- míng shī名尸
- jiǎn shī检尸
- kū shī枯尸
- shī hái尸骸
- èr shī贰尸
- rè shī热尸
- làn shī滥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