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ǐ yí fá yí
注音一ˇ 一ˊ ㄈㄚˊ 一ˊ
成语解释
以夷伐夷
⒈ 使夷人自相攻伐。
⒈ 使夷人自相攻伐。参见“以夷攻夷”。
引《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 羌、胡 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二年》:“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
⒈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乘其隙而攻伐之。也作「以夷治夷」、「以夷制夷」。
引《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1、这本是春秋时代中原各国防御周边非华夏民族的一种策略,后为历朝君主所秉承,演化成对付国内少数民族之一贯手法,亦称作“以夷伐夷”或“以夷攻夷”。
2、对外国侵略者,清政府采取了以夷伐夷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