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qíng

道情


拼音dào qíng
注音ㄉㄠˋ ㄑ一ㄥˊ

道情

词语解释

道情[ dào qíng ]

⒈  曲艺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

a form of folk art; ballad with a moral theme;

引证解释

⒈  道义;情理。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拯溺繇道情,龕暴资神理。”
前蜀 韦庄 《江上村居》诗:“本无踪跡恋柴扃,世乱须教识道情。”

⒉  修道者超凡脱俗的情操。

《世说新语·文学》“汰法师” 刘孝标 注引《安法师传》:“竺法汰 者,体器弘简,道情冥到。”
唐 杨巨源 《送李舍人归兰陵里》诗:“家贫境胜心无累,名重官閒口不论。惟有道情常自足,启期天地易知恩。”
清 金农 《东峪访马山人卜肆》诗:“高顙称狂客,端居证道情。”

⒊  指修道者的情谊。

唐 元稹 《伴僧行》:“春来求事百无成,因向愁中识道情。花满杏园千万树,几人能伴老僧行。”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一》引 明 来复 《游天竺》诗:“桂子巖前秋气新,老禪留客道情真。”

⒋  曲艺的一种,用渔鼓和简板伴奏。原为道士演唱的道教故事的曲子,后来用一般民间故事做题材。

《全元散曲·端正好》:“我则待闲遥遥唱箇道情,醉醺醺的打箇稽首。”
《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忽见 张良 渔鼓简子,口唱道情,仙鹤遶舞,野鹿啣花,前来接驾。”
赵景深 《<中国古典讲唱文学丛书>序》:“唐 代已有‘九真’、‘承天’等道曲(《唐会要》卷三三)及募化的道情; 宋 代又创制了渔鼓,为道情的主要的打拍乐器。”

国语辞典

道情[ dào qíng ]

⒈  道德的情操。

南朝宋·谢灵运〈述祖德〉诗:「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

⒉  一种以唱为主的说唱艺术。用渔鼓和简板伴奏,原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用以宣扬出世思想,警醒顽俗。后来也用一般民间故事做题材。

《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行至半山,忽见张良渔鼓简子,口唱道情。」
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七·干淳奉亲》:「后苑小厮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

分字解释


※ "道情"的意思解释、道情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陕北道情中,一些歌唱得千回百折,委婉凄凉,令人回肠荡气。

2、周口越调和道情戏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本文重点突出太康道情戏的音乐程序研究。

4、为首之人,白发长聃,一手持青色道情筒,一手扶须,对周围之人说到:“那重魂一族还是没有消息?”。

5、炸糕的、测字的、道情的、寻常走路的熙熙攘攘,可是一见这么一群活宝,都是纷纷避让,偷偷把眼来瞧。

6、早知道情花有毒,我仍不由自主恋上你的孤独。清漪

7、8月11日,渔鼓道情传人杜三合在商水县舒庄乡杜店村向孩子们传授渔鼓道情的表演技巧。

8、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一枝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脱却乌纱真面目,泼干水墨是生平。板桥不见虹桥在,无数青山分外明。

9、河南太康道情戏是全国众多地方戏的一种,是由说唱道情蜕变为民间小戏,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形制健全的“大戏”。

10、漫道情之为物由来无端,情丝斩不断,谁记尾生抱柱信誓旦旦,只是作笑谈。Finale

11、赵丹华。观物取象,感物道情汽车造型的设计意图和认知解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12、其中渔鼓也叫渔鼓道情,当地老百姓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蒙上猪护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

13、本文重点突出太康道情戏的音乐程式研究。

14、花会期间,该县还邀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渔鼓道情、市级非遗项目河南坠子与武氏唢呐等齐聚林场展演。

15、曲艺之乡河南有60余个剧种濒临灭绝,渔鼓道情等地方戏,不仅无人继承,观众也越来越少。

16、在结语部分得出结论:太康道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形成的一个例证,戏曲程序化过程是中国很多剧种形成的轨迹。

17、第四部分:灵宝道情的民俗功能。

18、整场活动有一个小时的文艺节目,69岁的张晏生一首《湖北道情》用湖北大鼓唱得风趣幽默,引来老人们不停叫好。

19、讯(记者马霞)从50年前陇东道情皮影小戏一举轰动北京,到一跃成为全国传唱的甘肃陇剧《枫洛池》,创作演出50年,弹指一挥间。

20、记者今天从定安县委宣传部获悉,南宋道人白玉蟾所创作的一曲《道情》,近日被打造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加以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