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国体


拼音guó tǐ
注音ㄍㄨㄛˊ ㄊ一ˇ

繁体國體
词性名词

国体

词语解释

国体[ guó tǐ ]

⒈  大臣辅佐国君,就像人体有股肱一样,故称大臣为国体。

minister;

⒉  国家的典章制度。

state system; form of the government;

⒊  国家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君主国与共和国。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

引证解释

⒈  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

《穀梁传·昭公十五年》:“大夫,国体也。”
范宁 注:“君之卿佐,是谓股肱,故曰国体。”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 伊尹、吕望 是也。”

⒉  国家的典章制度;治国之法。

《汉书·成帝纪》:“儒林之官,四海渊原,宜皆明於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
宋 陆游 《谢台谏启》:“望重朝纲,学通国体。”
清 姚莹 《与陆制军书》:“国体具存,纪纲不紊。”

⒊  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

《明史·徐溥传》:“外国相侵,有司檄諭之足矣,无劳遣使。万一抗令,则亏损国体。”
《平山冷燕》第一回:“今恐叨饮过量,醉后失仪,有伤国体。”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载垣 端华 均著加恩,赐令自尽……此为国体起见,非朕之有私於 载垣 端华 也。”

⒋  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

国语辞典

国体[ guó tǐ ]

⒈  国家的大体。

《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赞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

⒉  国家的形式。因主权归属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君主国与共和国。

分字解释


※ "国体"的意思解释、国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临阵易帅历来为兵家大忌,对洋主教练们握有生杀予夺大权之中国体育人非不知也,明知而故犯实各有隐情。

2、我这四年多以来,写了八九十万字的文章,内中只有一篇曾琦《国体与青年》的短序是谈政治的,其余的文字都是关于思想与文艺的。

3、南京青奥会将对我国体育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昨日,记者从来宁取经的首届全国青运会筹委会了解到,青运会将复制青奥会模式,竞技、教育、文化交流并重。

4、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表明,我国体育场地在数量和规模方面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

5、但似此"民生之劳苦俭觳,国体之不壮美丽都,今欧美人必极笑之,或且以为朴陋近野蛮矣"。

6、腐气丝丝伤国体;清风缕缕爽民心。

7、疯狂对于个体,只是相对罕见的事情——而国体、政党、民族、时代的疯狂,那就是规则。尼采

8、温暖怀抱,是你为我护航;坚强臂弯,是你为我遮挡;甘甜乳汁,是你育我茁壮;仁厚心胸,是你教我坚强。中华一家,红心向党,佑国体无恙!

9、他们动议政府发表所谓“国体明徵声明”,给校方施加压力,美浓部被迫辞去贵族院议员职务,其著作也遭到禁止发行的处分。

10、但似此"民生之劳苦俭觳,国体之不壮美丽都,今欧美人必极笑之,或且以为朴陋近野蛮矣"。

11、但似此"民生之劳苦俭觳,国体之不壮美丽都,今欧美人必极笑之,或且以为朴陋近野蛮矣"。

12、先由总统府美国顾问古德诺写《政变国体论》发端,继由杨度、严复、刘师培等所谓“六君子”。

13、但似此"民生之劳苦俭觳,国体之不壮美丽都,今欧美人必极笑之,或且以为朴陋近野蛮矣"。

14、在国体问题悬而不决之际,又是“盟兄”徐世昌,再次充当了皇族与袁世凯之间的调停人。

15、当时国会的议题非常明确,就是更改国体,推行君主立宪,在给袁世凯的推戴书中说:元首当视乎民意为从违。

16、遂益妄言排陷,至大臣疑惧,皆欲求去,甚伤国体

17、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们作为天津和四川的学生领袖,曾共同为重建现代国体而发动罢课与请愿斗争。

18、参赛获奖率将超过六成,国体育大会。

19、事关国体,不能视同儿戏,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20、温暖的怀抱,是你为我护航;坚强的臂膀,是你为我遮挡;甘甜的乳汁,是你育我茁壮;慈爱的心胸,是你教我坚强。建党九十,愿国体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