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国策


拼音guó cè
注音ㄍㄨㄛˊ ㄘㄜˋ

繁体國策
词性名词

国策

词语解释

国策[ guó cè ]

⒈  国家执行较长时间,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基本政策。

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the basic policy of a state; national polic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国筴”。

⒉  犹国计。指国家的经济政策。

《管子·乘马数》:“故修宫室臺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筴也。”
马非百 新诠:“‘国筴’一词,在书中凡十三见,皆指国家之经济政策而言,犹言国计也。”

⒊  指国家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 《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拥护抗战到底的国策,反对 汪精卫 的卖国协定。”

国语辞典

国策[ guó cè ]

⒈  国家的政策。

如:「共商国策」。

⒉  《战国策》的别名。参见「战国策」条。

分字解释


※ "国策"的意思解释、国策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北宋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2、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的国策

3、具体来说,首先分析了《国语》、《战国策》、《左传》、《史记》等典籍中出现的王室宗亲、大夫和国君侍臣等进谏者的形象;

4、“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这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5、晚清政府长期以洋务运动为国策,洋务思潮的兴衰同晚清政治息息相关.

6、这些主要的思想观点,被视为“战国策派”文化形态学理论的核心理念。

7、“华升”T5节能荧光灯就是推出 “符合国策、节能降耗”应运而生的好产品。

8、风雨惨淡、络绎于途,他们又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惨痛的岁月,成了本国侵略国策的牺牲品。

9、《战国策》中的思想极其复杂,被称作“畔经离道之书”。

10、由于苻坚把发展农业作为基本的国策,前秦的经济恢复很快,几年后便出现了安定清平、家给人足的新气象。

11、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基本国策.

12、中国古代典籍《战国策·燕策》上有“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之语。

13、海东地县国土资源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严把土地“闸门”,落实耕地保护国策,坚守基本农田"红线"。

14、晚清政府长期以洋务运动为国策,洋务思潮的兴衰同晚清政治息息相关

15、据史料记载,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

16、有给职“资政”不得逾15人,无给职“资政”不得逾15人;有给职“国策顾问”不得逾30人,无给职“国策顾问”不得逾60人。

17、当时,中国共产党、国社党、青年党均表示拥护抗战国策,国民参政会即由各党派参加,张伯苓任参政会*席。

18、画蛇添足的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

19、陈水扁任内停聘有给职资政、“国策顾问”,马英九上任后援例办理。

20、,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