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诉讼主体诉讼主体的意思
sòngzhǔ

诉讼主体


拼音sù sòng zhǔ tǐ
注音ㄙㄨˋ ㄙㄨㄥˋ ㄓㄨˇ ㄊ一ˇ

诉讼主体

词语解释

⒈  诉讼活动中代表国家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的机关和当事人。在我国,刑事诉讼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原告、被告。

分字解释


※ "诉讼主体"的意思解释、诉讼主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诉讼过程就是各方主体以言语方式表达事实主张,以寻求主体间的共同理解和解释,从而建构法律事实的过程。

2、检察机关是公共利益的代表,由其担当公益诉讼的主体,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进行诉讼,是各国的通例。

3、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虽确定了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但没有赋予其上诉权。

4、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新民诉法做出规定: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5、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要制度围绕程序性权利的行使展开,其主体制度安排、特殊的前置程序、判决方式都自成特色。

6、与传统的民事诉讼相比,环境民事诉讼具有诉讼主体广泛、损失计算复杂、诉讼时效长等特点。

7、第三章笔者结合审判实践中股东知情权案件的情况,从涉讼主体、诉讼标的、案件成因及结案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此类案件的诉讼特点。

8、刑事证明主体是指在刑事诉讼的法庭审理中,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审判机关提出证据,运用证据阐明系争事实、论证诉讼主张的活动的国家公诉机关和诉讼当事人。

9、松散型合伙明显地不具有民事主体的特征,故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和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资格。

10、几年前,网妖网站、网民与网易之间的侵权案,虽然原告一方拿出大量证据证明“网之易”属于“网易”公司,但“网之易”都表示诉讼主体有误。

11、环保法庭门前冷落,诉讼主体岂能再限缩2013年08月16日04:40。

12、为公益而诉是一种高尚的事,国家的诉讼制度应该支持各种主体充当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

13、其中,比较典型的修订之一就是设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该制度大大增强了公司相关利益主体民事权益的可诉性。

14、美国民事诉讼的立法体例具有立法主体二元制、联邦和州分权立法、民事诉讼法典化、强制执行混合立法的特征。

15、民事诉讼失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四方面,其程序功能在于接近正义。

16、反垄断法私人执行是指受垄断违法行为影响的私人主体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执行反垄断法的整个过程。

17、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组织的民事主体地位、诉讼主体地位以及责任能力的探讨揭示了其法律性质的特殊性。

18、只有确定了证明责任主体,证明责任制度才能在诉讼实践中产生实效,否则在诉讼争议的事实真伪不明时就无法确定由谁来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19、否则,如果事实证据允许自由选择认定,那么诉讼发现案件真实的任务就无法实现,甚至会成为权力主体随意出入人罪的理由。

20、孙某代理人称,肇事车辆系伟业公司赊卖车辆,肇事期间,该车的车保并未转到孙先生名下,孙并算不上真正的车主,原告的诉讼主体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