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宥

词语解释
三宥[ sān yòu ]
⒈ 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
⒉ 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
⒊ 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同“侑”。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
引《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孔子家语·刑政》:“孔子 曰:‘成狱成於吏,吏以狱成告於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听之,乃奉於王。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疑於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
王肃 注:“君王尚宽宥,罪虽以定,犹三宥之。”
《隋书·刑法志》:“周 王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清 沉育 《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⒉ 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
引《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无宫刑,狱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
《后汉书·张酺传》:“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
⒊ 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同“侑”。按,天子、诸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加牲进食,称大食。
引《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郑玄 注:“宥,犹劝也。”
南朝 梁 萧子云 《雍雅》诗之二:“百礼斯洽,三宥已行。”
分字解释
※ "三宥"的意思解释、三宥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三寸鸟,七寸嘴、三番四覆、三日仆射、三日新妇、三番四复、三汤五割、三窝两块、三千珠履、三分鼎立、三迁之教、三檐四马、三衅三沐、三耳秀才、三老四少、三夫之对、三头六面、三折其肱、三百六十行、三媒六证、三教一体、三星高照、三毛七孔、三杀三宥、三写易字、三蛇七鼠
2、这人三杀三宥,最会巴结逢迎。
相关词语
- sān shì三室
- sān bèi三倍
- sān shā sān yòu三杀三宥
- sān lèi三类
- sān chóng sān cǎo三虫三草
- sān xìn sān yù三衅三浴
- sān duàn三段
- sān chǐ三尺
- sān xì三郤
- sān sān wǔ wǔ三三五五
- sān jìng三浄
- sān zhù sān chàng三注三唱
- sān xiāng三相
- sān yí三疑
- sān mù三暮
- sān qí三只
- sān shǔ三暑
- sān xǐng三省
- sān rì三日
- sān dié三叠
- juān yòu蠲宥
- cì yòu刺宥
- yòu shàn宥善
- yòu dé宥德
- zài yòu在宥
- yòu dì宥地
- yòu mì宥密
- dài yòu贷宥
- shè yòu赦宥
- kuān yòu宽宥
- ēn yòu恩宥
- yòu zuò宥坐
- jiàng yòu降宥
- yòu shù宥恕
- shù yòu恕宥
- yuán yǒu hǎi hán原宥海涵
- qìng yòu庆宥
- hán yòu含宥
- yòu qì宥器
- yòu guò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