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词语解释
杂史[ zá shǐ ]
⒈ 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
引《隋书·经籍志二》:“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广览,以酌其要,故备而存之,谓之杂史。”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史类》:“杂史之目,肇於《隋书》。盖载籍既繁,难於条析,义取乎兼包众体,宏括殊名。故 王嘉 《拾遗记》、《汲冢璅语》得与《魏尚书》、《梁实録》并列,不为嫌也。然既繫史名,事殊小説,著书有体,焉可无分,今仍用旧文,立此一类。凡所著録,则务示别裁。大抵取其事繫庙堂,语关军国,或但具一事之始末,非一代之全编;或但述一时之见闻,祗一家之私记。要期遗闻旧事,足以存掌故、资考证,备读史者之参稽云尔。”
国语辞典
杂史[ zá shǐ ]
⒈ 仅记述一事的始末、一时的见闻,或传钞旧史自成一书及私家记载之遗文旧事,有掌故性质足资考证者,称为「杂史」。见《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五一·史部·杂史类》。
分字解释
※ "杂史"的意思解释、杂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民间杂史《书林通志》中记载:夸父与女魃战于逐鹿之野,女魃在地面上打不过夸父,便长出血蝠之翼飞上天空,浑身围住烈火,从地面上望去,犹如中间有只黑鸟的太阳。
2、而第二年里,他便找了一些大陆史籍以及一些杂史进行研读,从中他第一次了解到这个世界除了战士这个职业外,还有魔法师,炼金师,召唤师等等。
3、历史名人轶事汇编,实际上是汇集“正史”之外各类野史笔记、稗乘杂史中有关历史人物事迹的著作物。
4、之类记载,所以,不能仅视为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游说之辞的汇编,它还是一部上接《春秋左氏传》,下接陆贾《楚汉春秋》的战国杂史。
5、摘要:唐代体育研究中杂史笔记小说的材料运用得还比较少。
相关词语
- cuò zá错杂
- jī zá鸡杂
- zá zhàn杂占
- náo zá獶杂
- zá qī zá bā杂七杂八
- zá wù杂物
- é zá讹杂
- jiā zá夹杂
- huì zá秽杂
- lā lā zá zá拉拉杂杂
- zá huà杂化
- zá zuò杂坐
- cān zá参杂
- zá huì杂会
- fēn zá氛杂
- zá dìng杂定
- zá zì杂字
- chén zá尘杂
- kuǎn zá款杂
- guāi zá乖杂
- fàn shǐ范史
- fǔ shǐ府史
- qīng shǐ青史
- mín shǐ民史
- bài shǐ稗史
- shǐ shì史事
- shǐ liào史料
- huì shǐ秽史
- méi shǐ眉史
- ān shǐ安史
- rú shǐ儒史
- diǎn shǐ典史
- nèi shǐ内史
- shǐ xū史胥
- qiān shǐ迁史
- máng shǐ盲史
- lǔ shǐ鲁史
- dài shǐ代史
- chūn shǐ春史
- shǐ tǐ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