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yuán

中原


拼音zhōng yuán
注音ㄓㄨㄥ ㄩㄢˊ
词性名词


中原

词语解释

中原[ zhōng yuán ]

⒈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central plains (comprising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nghe River);

⒉  平原;原野。

plain;

引证解释

⒈  原野之中。

《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 笺:“中原,原中也。”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⒉  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

《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奬帅三军,北定中原。”
《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⒊  泛称 中国。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絶,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国语辞典

中原[ zhōng yuán ]

⒈  平原之中。

《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⒉  黄河下游一带,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山东的西部,河北、山西的南部及陕西的东部。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⒊  中国。

《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三农之隙,曜威中原。」
唐·魏征〈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英语Central Pla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g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including Henan, western Shandong, southern Shanxi and Hebei

德语zentrale Gebiete Chinas (S, Geo)​

法语Plaine centrale (Chine)​

分字解释


※ "中原"的意思解释、中原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并州表里山河,地形复杂,高山大河分布,亦是足以左右整个关内形势的战略要地,一直被视为异族进攻中原的跳板,中原抵御外侵的堡垒。

2、记者联系中原区城肥队,工作人员说,这座公厕已承包给郑州市中原纱嫂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所有事务由他们负责。

3、春秋季世,王纲界纽,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乘机进攻中原,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完全失却中原先进文明的资格,故只配把它当夷狄看待。

4、大泽诛蛇,中原逐鹿,任江山谁做主。

5、天雄帮柬邀中原武林各大门派,于中秋节在藕池山庄比武较技,想一举歼灭少林、武当等赴约,挫败陆天雄阴谋,为中原武林消弭一场大灾。

6、想我中原名士,独占江南第一美女,这等羞煞江南众多美男的豪情壮举,身为中原名士,骄傲犹且不及,岂能自甘丢脸!

7、固始话虽然隶属中原官话,但与以郑州话为代表的中原官话差别较大。

8、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9、中原局、中原军区决定乘敌立足未稳,动摇不定,夺取郑州。

10、洛龙市尽管历史悠久,地处中原,人口也不少。

11、据他介绍,首先,在清代以前,中原古音并无“sh”这样的卷舌音,只有平舌音“s”,卷舌音是满族入关之后传入中原的。

12、四、五胡乱华,中原板荡,胡马肆虐,格局破碎。

13、从此,中原最后一支成气侯的汉人军队覆没了,胡人坐稳了中原江山!

14、那一年中原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15、北方少数民族侵扰中原,史不绝书。

16、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曾在中原地区汉族之中推行这种婚俗。

17、起义军直入中原,所向披靡。

18、戎族人后来与中原华夏族融合,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按照当时的俗例,就以国名为姓,称为戎氏。

19、在逐鹿中原的三方势力激烈斗争后,盘踞辽东的清王朝最终成功入主中原

20、100年来,河南大学植根中原沃土,栉沐风雨而茁壮、历经沧桑而弥坚,名重中原、享誉海内外。[造 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