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徒

词语解释
生徒[ shēng tú ]
⒈ 学生;门徒。
⒉ 唐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
引证解释
⒈ 学生;门徒。
引《后汉书·马融传》:“﹝ 融 ﹞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宋 欧阳修 《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然臣等窃见国家自置太学十数年间,生徒日盛,常至三四百人。”
金 元好问 《<十七史蒙求>序》:“教授生徒,必使知己之所知,能己之所能。”
郭沫若 《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我自己对于经济的智识,原不过是一个初等小学的生徒,我的见解当然是不能作数。”
⒉ 唐 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
引《新唐书·选举志上》:“取士之科,多因 隋 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国语辞典
生徒[ shēng tú ]
⒈ 学生。
引《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
《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融每当讲学,必设绛帐,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列左右。」
分字解释
※ "生徒"的意思解释、生徒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2、此后二十余年,他勤于农事,教授生徒,闲暇之时饮酒莳诗,委怀琴书,陶然自得,再不肯出仕。
3、吉米·李,他和他的兄弟将继续传授他们的知识给予各地的生徒们。
4、加上以二程这样的大儒为师,从学者甚众,生徒不远千里而至。
5、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6、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
7、阙里往经寇乱,黉校残毁,并下鲁郡修复学舍,采召生徒。
8、之本也,将以观理,而豪猾时逾检;太学,明教之源也,期于变风,而生徒多堕业;列郡在乎颁条,而干禁或未绝;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风靡,积讹成蠹。
9、他达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节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
10、宋、元、明、清时期,一些官员、学者以及生徒常在石鼓书院雅集,兴味浓厚。
11、1886年,醇亲王巡阅北洋,亲赴学堂查勘课程,奏称“规制整肃,各生徒于陆路枪炮台垒之法,童而习之,长令入营带队,必得实用,将才自日出不穷。
相关词语
- bì shēng毕生
- shēng shēng生生
- shēng què生雀
- nù shēng怒生
- shēng jiāng shù shàng shēng生姜树上生
- fàng shēng放生
- qiào shēng shēng俏生生
- hǎo shēng好生
- chǎn shēng产生
- yǔn shēng霣生
- fú shēng浮生
- shēng sū生酥
- cháng shēng长生
- nán shēng男生
- shēng shǒu shēng jiǎo生手生脚
- yìng shēng shēng硬生生
- ěr shēng耳生
- nèn shēng shēng嫩生生
- cuì shēng shēng脆生生
- zhāi shēng斋生
- è tú恶徒
- bīn tú宾徒
- tú zǐ tú sūn徒子徒孙
- mǎ tú马徒
- tú láo徒劳
- rén tú人徒
- bēn tú奔徒
- mí tú迷徒
- tú shǒu徒手
- guǎ tú寡徒
- fán tú凡徒
- guān tú官徒
- sī tú私徒
- xué tú学徒
- dá tú达徒
- shì tú士徒
- sī tú司徒
- qián tú钳徒
- gōng tú工徒
- qīng tú轻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