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徒

词语解释
非徒[ fēi tú ]
⒈ 不但;不仅。
引证解释
⒈ 不但;不仅。
引《孟子·公孙丑上》:“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南朝 宋 谢灵运 《郡东山望溟海》诗:“非徒不弭望,览物情弥遒。”
明 李东阳 《永嘉县学奎光阁记》:“积书数千卷,庋置其中,以资讲诵,博见闻,非徒为登临眺望之具也。”
国语辞典
非徒[ fēi tú ]
⒈ 不仅。
引《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若此之事,皆上天威明、神稷神武,非徒人力所能立也。」
唐·陈鸿《长恨传》:「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分字解释
※ "非徒"的意思解释、非徒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2、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3、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4、韵图所示,音系之整体;列为首章,非徒以其早出,亦欲自宏观始也。
5、他们追求的是品质的构造,而非徒有其表的美观。
6、知者,务知其所以言之密藏,而非徒以言也。
7、更为重要的是,组织机构应产生实效,而非徒具虚名。
8、尤其从“历史文化生命”观念进而提出“更生之变”的思想,即“非徒于外面为涂饰模拟,矫揉造作之谓,乃国家民族内部自身一种新生命力之发舒与成长”。
9、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倡之者初所不谋,固后所必至也。
10、所以逡巡至于再三者,非徒推让,亦恐群公面谀,退为口实,然汉高云:诸侯王推高于寡人,以为皇帝位,甚便宜于天下之民则可矣。
11、久练纯熟,则起落进退旋转自由,而轻重虚实刚柔齐发,乃识太极确有真相,非徒托诸空言矣。
12、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13、又非徒若此而已,或见人休事,则勤蕲结纳,及闻否论,则处彰离贰,附会以从风,隐窃以成衅,朝吐面誉,暮行背毁,昔同稽款,今犹叛戾,斯为甚矣。
14、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群友,皆令深知此意。
15、竟而忠诚慷慨,犯忤龙鳞,固知嫠妇忧宗周之亡,处女悲太子之少,非徒语也。
16、王?随即将寿宴上林昭纵论商道,辩得朱教授无言以对的事情讲来,补充道:当然了,此人并非徒逞口舌之利。
17、东江先生另开生路,把这热点人事放进历史沧海中,淘洗一番,然后引物连类,斐然成章,使人非徒增加历史兴味,也生发出异代同情的苍凉。
18、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
19、此揠苗助长,苦心极力,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0、对于理学,他并不关注其学理层面,而是强调“道学者必在身体力行,见诸实事,非徒托之空言”(《康熙起居注》第2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194页)。
相关词语
- fēi shí非时
- fēi fǎ非法
- fēi shèng非圣
- fēi lǘ fēi mǎ非驴非马
- fēi shèn非甚
- fēi dào非道
- fēi xiào非笑
- fēi pí非罴
- wú fēi无非
- chú fēi除非
- fēi wèi非位
- fēi chì非斥
- cì fēi次非
- fēi wéi非惟
- fēi cái非材
- fēi hèn非恨
- fēi xiǎng fēi fēi xiǎng chǔ非想非非想处
- fēi xiǎng fēi fēi xiǎng chǔ tiān非想非非想处天
- fù fēi负非
- fēi pì非僻
- gùn tú棍徒
- wú tú无徒
- xué tú学徒
- shèng tú圣徒
- gāo tú高徒
- mén tú门徒
- bó tú博徒
- qīng tú轻徒
- liú tú流徒
- dēng tú登徒
- sú tú俗徒
- dào tú盗徒
- fǎ tú法徒
- jiǎn tú简徒
- jùn tú骏徒
- péng tú朋徒
- líng tú灵徒
- fěi tú匪徒
- jǐn tú谨徒
- cháng tú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