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ài

采邑


拼音cài yì
注音ㄘㄞˋ 一ˋ

采邑

词语解释

采邑[ cài yì ]

⒈  封建领主所据有的庄园,通常有围墙,包括领主住所(如城堡)及周围佃农村舍。

town;

⒉  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

fief;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卿大夫的封邑。

《周礼·夏官·司勋》“凡颁赏地,参之一食”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不以美田为采邑。”
明 卓尔堪 《从军行》:“战胜食采邑,战死为国殤。”
清 彭始奋 《寄陇西观察赵韫退先生》诗:“新分采邑 陕西 偏,上奏仍屯塞下田。”

国语辞典

采邑[ cài yì ]

⒈  古代君主或诸侯分给臣下或部将的领地。

德语Lehen (S)​, Lehnsland (S)​

分字解释


※ "采邑"的意思解释、采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当时,采邑法庭被认为具有两种类型.

2、在有条件采邑权的继承中,只有直系继承人能继承.

3、普通法的硬性规定是,在让予普通采邑权的腊封书中必须载明有关继承的词句,如“继承人”或同等的词。

4、为了实现儒生所向往的官吏“与民同忧”的理想,他下令改变了官吏俸禄制度,官吏及各级公侯俸禄要和所在采邑辖区收成挂钩,收成好多得,收成不好少得。

5、在采邑的土地法律中,佃户的严重犯罪行为可导致其保有的土地转利到地主名下。

6、许多部委仍是封官许愿的采邑

7、贵族也许是个端坐在采邑要塞厚厚城墙后面的大腹便便的富商,也有可能是绵延数千年家族血脉的后裔。

8、据《元和姓纂》等史*记载,西周初年,武王不久便云逝,成王继位,但因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名旦,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摄政。

9、关于春秋时代晋县的性质,学术界多认为是卿大夫的采邑

10、因以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

11、第一章:论述第一次垦荒运动与法兰克王国采邑制的发展。

12、外国的和本地的私营公司同样必须对掌管那片区域的官员溜须拍马,就像私人封建采邑制一样,而且这些公司往往还借助黑社会组织的力量。

13、公元732年,法兰克地区的一个叫查尔斯马特尔的统治者向他的下属分封采邑,感谢他们所提供的服务.

14、在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中,富裕农民经历了由采邑制度下的农民向资本主义农场主的演进。

15、在那里王权的胜利和领主的没落并没有在采邑制的废圩上生成公民社会的基础结构,因而公民也就不可能在此后依托这种结构战胜王权。

16、中世纪的西欧在建立采邑制的过程中确立了个人联合的政体形式。

17、普通采邑权反映了土地的绝对的所有权.

18、普通采邑权在性质上,可是普通法的,也可是衡平法的.

19、第三节,第一次垦荒运动对法兰克王国所产生的影响:促进了采邑制的发展,为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成立的是普通采邑权还是终生地产,是整个财产法领域最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