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shì

致仕


拼音zhì shì
注音ㄓˋ ㄕˋ

致仕

词语解释

致仕[ zhì shì ]

⒈  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退而致仕。)——《公羊传·宣公元年》

resign;

⒉  亦作“致事”

大夫七十而致事。——《礼记·曲礼上》

引证解释

⒈  辞去官职。

《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
何休 注:“致仕,还禄位於君。”
《北史·韦孝宽传》:“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唐 白居易 《不致仕》诗:“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⒉  致仕官的简称。参见“致仕官”。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是月, 龙图阁 直学士、致仕 杨时 卒,年八十三。”

国语辞典

致仕[ zhì shì ]

⒈  辞官退休。也作「致事」。

《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致仕,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桓帝时曾为议郎,致仕归乡。」

英语to retire from a government post (old)​

分字解释


※ "致仕"的意思解释、致仕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

2、王畿落职回绍兴后,秋,到台州黄岩县澄江拜访当时已致仕归里的黄绾。

3、斧正个屁啊,这陋室铭能够流传下去传唱那么久能是俗品么?王苏苏看着郭善,几次张口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最后轻叹了一声:“你不致仕实在可惜了。

4、己巳,尚书右丞相张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以朋党相构,制说致仕,隐甫免官侍母,融左迁魏州刺史。

5、臣无能,请陛下降罪,臣愿辞去枢密使一职,望陛下任选才能,平叛德州,臣恳请准臣致仕,终养天年。

6、有位官员致仕还家,打开箱子,忽然箱子里钻出一个老人,“庞眉皓首”。

7、钦天监是清水衙门,按律本监官不得改迁他官,子孙世业,非特旨不得升调、致仕

8、以太子少师致仕,斥卖车骑,阖门不婴外事。

9、知县,后迁任淇县,为官的政声不错,最近刚刚致仕还家。

10、秋八月甲戌,吴杰及永定侯张铨率致仕武臣,备倭广东。

11、太和初,以右庶子致仕,四品给券还乡自珦始。

12、文章回顾了致仕制度的沿革历史,总结了它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它的利弊得失。

13、在明代,统治者大量继承了前代的做法,又依据本朝的实际情况多所更张,形成了独具本朝特色的文官致仕制度。

14、唐人在入仕前、为官中、致仕后皆与自己的别墅息息相关,是他们读书科举、自娱游乐、修道习禅和疗养归宿的地方。

15、三月甲辰,青州刺史、郇国公韦安石为沔州别驾;太子宾客、逍遥公韦嗣立为岳州别驾;特进致仕李峤先随子在袁州,又贬滁州别驾:并员外置。

16、身在官场志守廉,敢为苍生质昊天。为民着想民方敬,致仕美誉价万千。

17、诸朕功臣,勤劳日久,皆当致仕归第,雍容高爵,颐神养寿,朝请随时,飨宴朕前,论道陈谋而已,不须复亲有司苦剧之职。

18、致仕官员有俸禄往往只是高级官员才享有的特权,并不适用于中下级官员。

19、元代规定官员的致仕年龄为70岁。

20、而这十名蒙古武士实战经验相当丰富,并且又年富力强,比燕府请的那些致仕老边将们更适合当李贤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