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孑遗


拼音jié yí
注音ㄐ一ㄝˊ 一ˊ

繁体孑遺

港台殘餘 殘留 殘存 殘跡

孑遗

词语解释

孑遗[ jié yí ]

⒈  残存者;遗民。

三陷之后,城中无孑遗。——《明史》

survivor;

引证解释

⒈  遗留;残存。

《诗·大雅·云汉》:“周 餘黎民,靡有孑遗。”
毛 传:“孑然遗失也。”
陈奂 传疏:“《方言》《广雅》皆云:孑,餘也。靡孑遗,即无餘遗。”
《后汉书·应劭传》:“逆臣 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明史·黄凤翔传》:“与其要福於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於孑遗之赤子。”
郭沫若 《星空·洪水时代》诗:“那时节,鱼在山腰游戏,树在水中飘摇,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

⒉  残存者;遗民。

《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三陷之后,城中几无孑遗。”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顾 贼嗣是拥众数十万,驰骋蹫躪於 浙 东西千里中,陷城无虚月,势益张, 江 浙 孑遗,无不趋 上海 洋涇之上。”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

⒊  指遗迹。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 中国 文字的起源,或者 中国 原始文字的孑遗。”

国语辞典

孑遗[ jié yí ]

⒈  残留、独存。

《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清史稿·卷一二〇·食货志一》:「四川经张献忠之乱,孑遗者百无一二,耕种皆三江、湖广流寓之人。」

余存

分字解释


※ "孑遗"的意思解释、孑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荆州治中宗景、土人姚俭等勒兵入城,杀道宪、预、记室参军鲍照,劫掠府库,无复孑遗,执子顼以降。

2、银杏为银杏科落叶乔木,其叶、果实、种子均有较高药用价值,且为我国特有孑遗树种。

3、汉书曾载,洛阳城周边“二百里内无复孑遗”。

4、如何还好姑息!小金川受过大恩,这回叛乱,偏是他起发,朕恨不得草剃禽猕,杀他个靡有孑遗

5、公元785年,“蝗尤甚,自东海西尽河、陇,群蔽天,旬日不息,经行之处,草木牛畜毛,靡有孑遗……饿馑枕道”,“民蒸蝗,……去翅足而食之”。

6、槭叶铁线莲表现出比较孤立的系统位置,表明该种可能是本属中分布于北温带古老类群的孑遗

7、古生代的动物现今已鲜有孑遗.

8、存在许多孑遗种;

9、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

10、宝卷昏狂,日月滋甚,虐遍宰辅,暴加戚属,淫刑既逞,朝无孑遗

11、今兹顺逆分明,天人交应,大憝既去,弥念孑遗,本使于欣幸之余,益觉惄焉如捣,所有善后各事,业经特派专员前赴淞沪一带分别筹议,克日施行。

12、至清初,重庆森林的覆盖率达80%以上,为华南虎的繁殖提供了条件,清代重庆府志以“靡有孑遗”来表述当时人口的极度稀少。

13、在去城郊初中的路上,鑫跃大哥哥给瑞柯和镶淑讲了“无复孑遗”的典故。

14、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

15、将近有60个科120个属的植物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北美,它们是曾经广布的植物的孑遗

16、这里有属于古生代残遗植物的狭叶瓶尔小草;产于二迭纪的银杉、水杉;繁盛于中生代的桫椤、蓖子三尖杉;作为第三纪孑遗树种的珙桐、连香树等。

17、生命只有一代之久,而美名孑遗于世。

18、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邀击契丹,北走者殆无孑遗

19、然益士荒残,野无青草,成都之内,殆无孑遗

20、香榧系第三纪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