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词语解释
半夏[ bàn xià ]
⒈ 药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长柄,初夏开黄绿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块茎,可入药,生用有毒,内服须限用。
⒉ 稻品种名。详“半夏稻”。
⒊ 仲夏。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有《半夏小集》。
引证解释
⒈ 药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长柄,初夏开黄绿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块茎,可入药,生用有毒,内服须限用。
引《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菫荣。”
郑玄 注:“半夏,药草。”
《急就篇》卷四:“半夏皁荚艾槖吾。”
颜师古 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赊来半夏熏煎尽,投着山中旧主人。”
宋 孔平仲 《常父寄半夏》诗:“齐州 多半夏,採自 鹊山 阳。”
⒉ 稻品种名。详“半夏稻”。
⒊ 仲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有《半夏小集》。
国语辞典
半夏[ bàn xià ]
⒈ 植物名。天南星科半夏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白色球状地下茎。叶子有长柄,开黄绿色花。其块茎皮黄肉白,根可入药,生食有毒,内服须制用。可做止咳剂、袪痰剂和止吐剂。
英语Pinellia ternata
德语Dreizählige Pinellie (lat: Pinellia ternata) (S, Bio)
法语Pinellia
分字解释
※ "半夏"的意思解释、半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黄芩15克,白芍15克,半夏10克,谷精草30克,辛夷10克,前胡12克,桔梗12克,川芎15克,白芷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
2、此外,姜半夏可明显缓解呕吐症状,对治湿痰冷饮、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等有帮助。
3、目的:为栽培掌叶半夏提供形态组织学鉴别依据.
4、大鼠皮下植入棉球后给予半夏泻心汤胶囊可明显降低棉球肉芽肿的重量指数。
5、目的对半夏药材中的总游离有机酸进行提取分离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6、目的:测定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的含量,为确定合理的采收期提供依据。
7、用于胃腹冷痛、呃逆、呕吐等症治呃逆,常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
8、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
9、以确定半夏泻心汤对顺铂致家兔消化道反应的多靶点药效学机制。
10、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胍盐存在下,半夏蛋白解聚成亚基。
11、本文观察半夏蛋白对小鼠的抗生育作用并初步探讨了该药抗早孕的机理。
12、除祛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13、一般多采用理气解郁、化痰散结的中药,如夏枯草、浙贝母、半夏、山慈姑、僵蚕、郁金等药物随证加减治疗,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4、半夏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研究对半夏规范化生产中种源的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15、结果表明,半夏凝集素形成的通道为阳离子通道。
16、以野生木半夏果为原料,开发研制了具有保健作用的木半夏果汁饮料。
17、山栀茶千张纸,对坐草蒲黄,无明子半夏曲,汉宫秋莲房。槠子决明远志,南星千里荒。细辛香附白芷,陈墨川木香。新教的药名他还不知怎么唱,就已经过了暑热,染了秋霜。荀夜羽
18、方法 :将摩西球囊霉接种于半夏无菌组培苗,于不同时间取样,通过染色镜检法观察丛枝菌根形成过程。
19、柴胡、黄芩各十五克,党参二十克,半夏、桂枝、白芍各十二克,金银花二十克,麦冬十五克,荆芥、陈皮、杏仁、浙贝母各十克,甘草五克,生姜三片,大枣四枚。
20、李大夫,麻烦你先在半夏兄百会、晴明、哑门三穴施针。
相关词语
- bàn bàn lù lù半半路路
- bàn shū半菽
- bàn lǐng半岭
- duō bàn多半
- bàn chēn bàn xǐ半瞋半喜
- bàn mèng bàn xǐng半梦半醒
- guò bàn过半
- bàn dǎo半岛
- bàn gōng bàn dú半工半读
- bàn zhēn bàn jiǎ半真半假
- bàn tǔ bàn lù半吐半露
- bàn jī bàn bǎo半饥半饱
- bàn bàn lā lā半半拉拉
- bàn lù半路
- bàn shān半山
- bàn shēng半生
- bàn shù半数
- bàn xiǔ半宿
- bàn pò半魄
- liǎng bàn两半
- xūn xià纁夏
- dà xià大夏
- xià shōu夏收
- gōng xià公夏
- xià shú夏孰
- xuán xià玄夏
- xià zhuāng夏装
- xià zhōng夏中
- huái xià槐夏
- xià yuè夏礿
- yào xià穾夏
- xià tái夏台
- xià jì夏季
- cháng xià长夏
- xià zhòng夏种
- xià yù夏育
- xià yuè夏禴
- xià shú夏熟
- xià zhì夏至
- xià shù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