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xià

方夏


拼音fāng xià
注音ㄈㄤ ㄒ一ㄚˋ

方夏

词语解释

方夏[ fāng xià ]

⒈  指中国,华夏。与“四夷”相对。

引证解释

⒈  指中国,华夏。与“四夷”相对。

《书·武成》:“诞膺天命,以抚方夏。”
《后汉书·董卓传赞》:“方夏崩沸,皇京烟埃。”
李贤 注:“方,四方;夏,华夏也。”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举令典於宫闈,溢欢声於方夏。”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方夏之族,自 科派利 考见石刻,订其出於 加尔特亚。”

国语辞典

方夏[ fāng xià ]

⒈  旧称中国为「方夏」。

《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赞曰》:「方夏崩沸,皇京烟埃。」

分字解释


※ "方夏"的意思解释、方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每推至诚,以御方夏,庶以仁化,臻于太和,宵衣旰食,意属于此。

2、此时,汉室宗亲刘焉认为州刺史权威轻,且用非其人,只会增加暴乱,于是建议改刺史为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3、吴地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湿,疾疫必起,宜召诸军还,以为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