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头

词语解释
科头[ kē tóu ]
⒈ 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
⒉ 古代教坊歌乐分部分科,其头目称为“科头”。亦以称歌伎乐工。
引证解释
⒈ 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
引《战国策·韩策一》:“秦 带甲百餘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
鲍彪 注:“科头,不著兜鍪。”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此盖左袵之所为,非诸夏之快事也。”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布 将 河内 郝萌 夜攻 布,布 科头袒衣,走诣都督 高顺 营。”
胡三省 注:“科头,不冠露髻也。今 江 东人犹谓露髻为科头。”
《老残游记》第九回:“着了一件深蓝布百衲大棉袄,科头,不束带,亦不着马褂。”
⒉ 古代教坊歌乐分部分科,其头目称为“科头”。亦以称歌伎乐工。
引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为録事,其餘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之类,咸以其日辟之。主乐两人,一人主饮妓。放榜后,大科头两人(第一部),常詰旦至期集院,常宴则小科头主张,大宴则大科头,纵无宴席,科头亦逐日请给茶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秦中岁时记》云:期集谢恩了……便於亭子小宴,召小科头同乐,至暮而散。”
国语辞典
科头[ kē tóu ]
⒈ 战士不戴头盔。
引《史记·卷七〇·张仪传》:「虎贲之士跿䞤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
⒉ 泛指不戴帽子。
引明·黄淳耀〈甲申日记二则〉:「吾尝一朝科头,三晨晏起,过必在此。」
分字解释
※ "科头"的意思解释、科头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
2、地震的那天晚上,他一下子就从床上跳下来,冲到了院里,当时科头跣足,样子十分狼狈。
3、虎势之士,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胜计也…秦人捐徒以趋敌,左擎人头,右挟生虏…
4、朴斋踅过一条五色鹅卵石路,从厢房廊下穿去,隐约玻璃窗内有许多人,科头跣足,阔论高谈。
5、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6、北信浓七家、越后二十五将的旗帜尽集环绕在一个白绫科头的黑瘦男人身边,一面高大的草体“龙”。
7、兹有一等武毅云国公嫡子云铮,宇量凝邈,志识明劭,雅量高致,才比子建,着特旨殊赐今科头甲第三名进士及第,钦赐!
8、洪承畴住大庙而科头跣足,肆意漫骂。
9、华忠屏息潜踪,向内暗觑,但觉一阵阵热气从帘缝中冲出,席间科头跣足, 袒裼裸裎 ,不一而足。
10、江心船中是一个老者,科头跣足,白发萧然。
11、“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
12、华忠屏息潜踪,向内暗觑,但觉一阵阵热气从帘缝中冲出,席间科头跣足,袒裼裸裎,不一而足。
相关词语
- shà kē煞科
- jú kē菊科
- kē shuì科税
- kē yuán科员
- cháng kē常科
- chéng kē成科
- dǐng kē鼎科
- fā kē发科
- kē sōng科松
- kē cháng科场
- xīn kē新科
- cí kē词科
- yī kē医科
- gāo kē高科
- guì kē贵科
- jiù kē臼科
- jīn kē金科
- wén kē文科
- kē shū科输
- fá kē罚科
- kàng tóu炕头
- jiān tóu肩头
- lín tóu临头
- tóu yǔ头羽
- guī tóu龟头
- jiào tou guàn tou藠头罐头
- chú tou锄头
- ruì tóu锐头
- tóu tóu ér头头儿
- guǐ guǐ tóu tóu鬼鬼头头
- jìn tóu尽头
- kōng tóu空头
- hǔ tóu虎头
- tóu chōng头冲
- tóu tóu shì dào头头是道
- tóu shàng zhuó tóu头上著头
- bāo tóu包头
- jiàn tóu箭头
- tóu tóu头头
- dī tóu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