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道

词语解释
诡道[ guǐ dào ]
⒈ 诡诈之术。
⒉ 间道;捷径。
引证解释
⒈ 诡诈之术。
引《孙子·计》:“兵者,诡道也。”
曹操 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或饰真以讎伪,或挟邪以干荣,或诡道以要上,或鬻技以自矜。”
明 钱琦 《钱公良测语·淳风》:“若以成败论,则世之诡道成功者,岂皆足称者邪!”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至於 明 季,士大夫多喜言兵事,其説不务训练,而好崇诡道。”
⒉ 间道;捷径。
引《后汉书·卢植传》:“植 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从 轘辕 出。”
《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绍(柴绍 )诡道走 并州。”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四:“石勒 救 洛阳,诡道兼行出於 巩訾 之间。诡,不正也。诡道,犹言斜径也,此盖由捷径而往。”
国语辞典
诡道[ guǐ dào ]
⒈ 诡诈不正之道。
引《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
⒉ 捷径。
引《晋书·卷一〇四·石勒载记上》:「如闻冰船尽在渎中,未上枋内,可简壮勇者千人,诡道潜渡,袭取其船,以济大军。」
分字解释
※ "诡道"的意思解释、诡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
2、诡道也”;又如“三打祝家庄”,运用了孙子的“知彼知己”、“用间”;再如宋江用“金枪手”徐宁破“霹雳伙秦明”连环马,运用了孙子“择人任势”。
3、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老夫以为,此乃兵法之精髓!
4、他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只求“和平崛起”,结果吴王上当。
5、哥林多城的教会实践了在贫穷的生活中乐捐的吊诡道理。
6、所谓兵贵神速,兵行诡道,怎么会进攻前预先通知敌人呢?这在战争中实在是令人费解的行为。
7、这表明美国非常重视孙子的“诡道”思想,重视军事欺骗,重视舆论战、心理战。
8、正所谓兵无常形,以诡道为先,诡道可以说是兵家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
9、真的要付出行动哪有明来明去的?兵者,诡道也!TOP。
10、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
11、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兵行诡道,机动灵活是胜利之道,僵化呆滞是败亡之根。
12、, 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老夫以为,此乃兵法之精髓!
13、诡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运用灵活的战术,快速机动和伪装欺敌来战胜敌人。
14、“仁义”和“诡道”概念不仅表达了先秦两种不同的战争观念,而且为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这两个相衔接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战争观念。
15、一部分原因是,永野来自一个居心叵测的种族,他是出了名的嘴巴紧;另外一部分原因是日本人对于兵者诡道的狂热。
16、白邦瑞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只求“和平崛起”,结果吴王上当。
17、白邦瑞回美后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只求“和平崛起”,结果吴王上当。
18、大丈夫用兵之诡道无人可测。
19、, 孙子兵法跟狼子兵法真没太大差别。比如说,兵者,诡道也。知己知彼、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等。这些都是狼的拿手好戏,是条狼就会。
20、“兵行诡道,上兵伐谋”……当年兵圣孙武的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兵家谋略制胜的深刻道理,并历来为后世军事家们所推崇。
相关词语
- guǐ zhì诡志
- guǐ mì诡秘
- guǐ qiè诡窃
- guǐ míng诡名
- guǐ shuō诡说
- guǐ yì诡亿
- guǐ zhì诡制
- guǐ yǔ诡语
- guǐ mì诡密
- guǐ shí诡时
- guǐ lán诡谰
- guǐ zé诡责
- ào guǐ奥诡
- guǐ zhì诡智
- guǐ tú诡图
- guǐ yù诡遇
- guǐ sù诡速
- guī guǐ瑰诡
- guǐ wěi诡伪
- guǐ jiā诡挟
- liù dào六道
- dào dào ér道道儿
- chē dào车道
- dào shì道士
- è dào恶道
- dào bié道别
- mó mó dào dào魔魔道道
- zhuǎn dào转道
- zéi dào贼道
- nán dào南道
- gǔ dào古道
- dì dào地道
- kǒng dào孔道
- lì dào力道
- hé dào河道
- dà dào大道
- dào rén道人
- zài dào载道
- dào fǎ道法
- chēn dào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