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


拼音wú yǐ
注音ㄨˊ 一ˇ

繁体無以

无以

词语解释

无以[ wú yǐ ]

⒈  即“无已”,不停止,不得已。

无已人,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

endless; ceaseless;

引证解释

⒈  不采用。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郑玄 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弃其叶。喻夫妇以礼义合,颜色相亲,亦不可以颜色衰弃其相与之礼。”
唐 无名氏 《灌畦暇语》:“老圃 曰:‘ 尧 舜 之事,不可以不察也。无以则有如 秦 之 二世 矣乎。’”

⒉  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无从。

《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 周,无以告我先王 太王、王季、文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李 亦学问,但不测彼之深浅,乍闻无以覈究。”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然不如是,则无以来至当之言。”
清 侯方域 《于谦论》:“推其意,以为非我发之,而我又非秉钧者,天下无以专责之也。”

⒊  不得已。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 对曰:‘ 仲尼 之徒无道 桓 文 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朱熹 集注:“以、已通用。无以,必欲言之而不止也。”

分字解释


※ "无以"的意思解释、无以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全球一体,美雨欧风,似乎无以抗衡。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我现在是悲愤欲绝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5、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林逋

6、非学无以治身,非礼无以辅德。

7、肾藏先天之精是成胞胎的关键,肾无以藏则胎无以成。

8、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文子

9、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这世界,唉,可真丑恶到无以复如——而且,几乎美妙到无以复加。

11、余抚躬自问,实无以对党国,无以对人民,不能不向中央与国民引咎请罪。

12、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

13、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以伦比。

1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成学。诸葛亮

1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6、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不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