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ǔ

九夷


拼音jiǔ yí
注音ㄐ一ㄡˇ 一ˊ

九夷

词语解释

九夷[ jiǔ yí ]

⒈  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泛称少数民族。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东方之夷有九种。”
《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明 袁衮 《远游赋》:“昔 孔 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

⒉  泛称少数民族。

《书·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蛮。”
孔 传:“九、八,言非一。”
《文子·精诚》:“故 秦 楚 燕 魏 之歌,异声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
唐 李白 《明堂赋》:“九夷五狄顺方向而来奔。”
明 陆深 《传疑录》:“诸侯述职,於是乎布政。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

分字解释


※ "九夷"的意思解释、九夷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徐偃狂悖无道,目无君长,僭伯而王,合九夷击吾天命之周,今王师破之!当以万死不辞其罪也,故惩之为先王陵之傀伥……诸侯当戒之……

2、马群从山头漫过来,昂首嘶鸣,“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这分明就是汉武帝魂牵梦绕的天马,从渥洼水中横空出世,石破天惊。

3、当夏桀得知商汤竟敢不向夏朝交纳贡赋时,十分震怒,速召九夷之兵讨伐商族,谁知对夏桀的命令九夷之首领竟置若罔闻,没有任何反应。

4、“天马来,从西极,经万里,归有德,承灵威,降外国,涉流沙,九夷服……”因此,汗血宝马也被后人称为“天马”。

5、以前孔子是说可以“居九夷”的,讲“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样的话,有一种很强的普世情怀。

6、殷商是九夷中的一支,他们比较擅长航行和贸易,很可能是与海洋有密切联系的一个南方民族。

7、那时神威远震,九夷八蛮无不臣服,都率领妻子头目,打造金叶表文,虽数千万里之遥,不惮辛苦,梯山航海,尽来朝贡,真从古以来未之有也。

8、然而这些希望不断破灭,满腔悲愤的孔子在“乘桴浮海”、“居九夷”的感叹中,怀着“吾道穷矣”、“哲人其萎”的愤懑,赍志以终。

9、在他周游期间,政治暖风吹向了他的政敌、徐国国君徐偃王,原先臣服于穆王的九夷开始与徐国热络。

10、孔子曾想去搬去偏远的九夷,弟子拦住他说:陋,如之何?孔子淡淡的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1、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南而攻越……九夷之国莫不宾服。

12、元代,天下一统,太仓浏河,“九夷百番,进贡方物,方舟大船,次第泊来,”“名楼列市,番贾如归”,有“六国码头”美誉。

13、九夷各部逆叛,湯听信尹言,发軍讨伐夏桀。

14、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