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jiàn

识见


拼音shí jiàn
注音ㄕˊ ㄐ一ㄢˋ

繁体識見

识见

词语解释

识见[ shí jiàn ]

⒈  见解;见识。

引证解释

⒈  见解;见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郗尚书 与 谢居士 善。常称:‘ 谢庆绪 识见虽不絶人,可以累心处都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
吴组缃 《山洪》十七:“自己为什么也和他们一样没识见呢?”

国语辞典

识见[ shì jiàn ]

⒈  见解、见识。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郗尚书与谢居士善。常称:『谢庆绪识见虽不绝人,可以累心处都尽。』」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此是贾秀才识见高强,也是观世音见他虔诚,显此灵通,指破机关。」

分字解释


※ "识见"的意思解释、识见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为了前方将士的粮饷曾削减过旗人的粮饷,他为政很有识见,身为皇室贵胄,却十分卑视满洲亲贵的庸碌。

2、桂成当然是聪慧、灵性的,因取所需是他的识见才情,但他却不断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来要求和约束自己。

3、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过。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金缨

4、有限的认识在证明过程中所带来的必然性,最初也只是外在的、为了主观的识见而规定出来的必然性。

5、我们都是人,具有同样的创造力量和毁灭力量,又都有神一般的远见卓识,只是这种识见时被共同的盲目兽性所嘲弄。

6、博学不过是将许多学问或事实填塞进去,而鉴别力则是美术的判别问题,中国人于评论一个文人时,必拿他的学行和识见分开来讲。

7、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

8、商道清叹服她的来历和识见,为了行事方便,便改名易姓,对外以兄妹相称。

9、我所祈求的是:愿你们的爱德日渐增长,满渥真知识和各种识见

10、即大人去岁训谕,亦言不必需此,乃儿识见不足,妄请服人参以培元气,不听良言,私心自用,致有今日之事。

11、彩旗招展歌声扬,幸福阳光耀灿烂。莘莘学子入学府,校园花开美风光。珍惜青春好时光,博学渊识见世面。点亮前途光明灯,实现梦想铸辉煌。祝你新学期成绩优!

12、我倒是很想见识见识这个器破天,真想知道他到底是长了三头六臂还是打肿脸装胖子,如果让他落在我的手中,我一定先将他打个半死不残。

13、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

14、有见者即创见也,有自我的发现,见人所未见,这是一;二呢,就是从前人识见中,披沙沥金,拔风尘似发现些真知灼见。

15、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16、如今他亲自下到镇上做跑腿人,也很想见识见识这位神奇人物,到了眼前,果然神采英拔,龙驹凤雏,甚是高兴。

17、我自知识见寡陋。友人笑说:这算什么?各地宾馆多的是,按宾馆的级别而分年龄、姿色、身材的“档次”,我所去的宾馆在那一带要算是“高级”的,姑娘自然也就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夜夜上班,白天不出门的。

18、商道清叹服她的来历和识见,为了行事方便,便改名易姓,对外以兄妹相称。

19、江云帆心中更怒,看这老者六十余岁,虽然精神旺健,但想来年岁已高,又怎么会是我们两大‘一流高手’的对手,当即答道:小爷正还不知道,偏就想见识见识。

20、严羽以其无畏的精神、公正的批评及不凡的识见,向我们展示了成熟的诗歌理论批评家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