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例


拼音zé lì
注音ㄗㄜˊ ㄌ一ˋ

繁体則例

则例

词语解释

则例[ zé lì ]

⒈  依据法令或成案作为定例。

此事无须再商,请照则例裁处。

regulations;

引证解释

⒈  成规;定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曹 郡王 以元舅特除兼中书令,下度支给俸。有司言:‘自来未有活中书令请受则例。’”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若説是书办的考核,可见这大部的则例是移动不得的了。”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二:“如今一般则例,都是随粮附征。”

⒉  清 代指汇集《会典》的新例疑义等所编成的行政法典。

如:《户部则例》、《工部则例》、《礼部则例》、《八旗则例》、《理藩院则例》、《内务府则例》、《处分则例》等。

国语辞典

则例[ zé lì ]

⒈  依据法令或成案所定的条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故事二》:「元丰中,曹郡王以元舅特除兼中书令,下度支给俸。有司言:『自来未有活中书令请受则例。』」
《红楼梦·第一三回》:「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

分字解释


※ "则例"的意思解释、则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第二,正式颁布《中华厘定兑换纸币则例》,其中规定:(1)现将此项纸币一切兑换发行之事,统归国家中央银行管理。

2、凡律所不备未详,或律之偏颇僵化,朝廷精心修订条例、则例、事例、条规,悉焉备陈,欲使之归于至当,适于治理。

3、蠲恤则例是指救灾扶荒与蠲减税赋方面的法规或准则。

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明廷制定了军士屯田则例

5、选介了932部法制参考书,分为法家著作、法制史料、法律法令、则例章程、会要会典、检验证据、审理判决、监狱囚政、政牍公牍和其他著述十类。

6、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造句 网)

7、乾隆十八年(1753年)选任兵部侍郎,后改户部侍郎,加太子太保存,期间奉旨编纂《户部则例》126卷。

8、然后集群策群力,兼延西国著名状师,遍考中、西律例及条约公法诸书,据理持平,定为《中西交涉则例》一书。

9、学校应同时参考和遵循《教育条例》、《资助则例》和《学校行政手册》内各相关章节的条文行事。

10、他得以充分施展才能,着手整顿行务,包括修改《中国银行则例》、整理1916年遗留下来的不能兑现的京、津地区中国银行所发行的“京钞”。

11、对前一个纠纷的解决,几近导致理藩院则例之更定。

12、清代有“例”之名的法律形式有很多,如条例、则例、事例、省例。

13、按照则例,皇考的太妃和嫔,每日,月,年应得的供给是多少银子?

14、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

15、这一年朝廷新政,除缩改立宪预备年限外,不过是颁行现行刑律;颁行币制则例,以库平银七钱二分为圆是主币,圆角分厘,各以十进,永为定例。

16、满洲人跑进中国,一切都照明制,田赋额也照万历年间的则例征收,那么差役已经摊在田租里,而此下还是照样要差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