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令

词语解释
教令[ jiào lìng ]
⒈ 由宗教会议或有头衔的人制定的有关教义或教规的法令。
例罗马教皇的教令。
英decree;
引证解释
⒈ 教化,命令。
引《晏子春秋·问上十八》:“景公 问 晏子 曰:‘明王之教民何若?’ 晏子 对曰:‘明其教令。’”
宋 叶适 《林伯和墓志铭》:“侯官 之俗淳, 伯和 静抚之,民服教令,木阴满庭,终日寂寂,无復讼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诸酋亦皆不平 达尔扎 之所为,与之相抗,不奉教令。”
⒉ 指孝诫、命令。
引《汉书·文帝纪》:“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
⒊ 谓禁忌。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节,就中气也。各有禁忌,谓日月也。”
⒋ 文体的一种。
引《后汉书·孔融传》:“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
⒌ 军事名词。一种近似条令的或带试验性的原则规定。
例如:飞行教令。
国语辞典
教令[ jiào lìng ]
⒈ 一国元首所颁布的条例。
引《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景公问晏子曰:『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曰:『明其教令。而先之以行义。』」
《汉书·卷四·文帝纪》:「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
分字解释
※ "教令"的意思解释、教令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四时教令是阴阳家不同于诸家而特有的观念,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
2、然后明颁教令,使至今以后,有学仙、佛者,除其独身隐遁,岩居穴处,与木石居,无关王化外,其余四民家居,喜奉其教,读其书,茹素潜修者亦听。
3、梵蒂冈第二届会议的教令更多地求助于圣经,而不是传统.
4、晏子对曰:明其教令,而先之以行义;养民不苛,而防止以刑僻;所求于下者,不务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
5、仁爱下施,则人不凋弊;教令失度,则政有乖违。
6、此五尊乃九识所变,系五佛为降伏内外魔障所变现之教令轮身。
7、士兵在军事演习时必须按教令行动.
8、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轉王道,周而復始。
9、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孟子
10、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思虑审定则教令不烦,亲用忠良则远近协服。故知和远在身,定众在心。
11、它知道得越多,你就要向它教令它更加兴奋的新任务。
12、谁想到听讲听教令我个性也生锈,谁想到只听你话令自尊也再没有。周柏豪
13、它的社会心理认同是私权公权化,是家长“教令权”想当然转让为教师惩戒权。
14、尼古拉二世严格执行了一项教令,确定今后凡经由圣职买卖而获得的圣职一概无效。
15、率教令守军发大炮,抛火药包,清军死伤无算.
16、那女子要的是你这个大英雄,须不是自由之身——况王兄鳏居多年,也该续弦了罢,休教令内弟‘皇帝不急宦官急’哩。
17、五大明王又称为五大尊、五忿怒、五部忿怒,为九识所变,是五佛为降伏内外魔障所变现之教令轮身。
相关词语
- tiáo jiào调教
- cí jiào慈教
- jiào yuán教员
- jiào cái教材
- rèn jiào任教
- jiào yù教育
- jiào guān教官
- chéng jiào承教
- kǒng jiào孔教
- bà jiào罢教
- chāng jiào昌教
- shēn jiào zhòng yú yán jiào身教重于言教
- fān jiào番教
- lǐ jiào礼教
- míng jiào明教
- dùn jiào顿教
- jiào shì教室
- jiào liàn教练
- qiú jiào求教
- jiào suō教唆
- jiè líng戒令
- gōng lìng功令
- fǎ lìng法令
- líng yí líng sè令仪令色
- jí líng líng吉令令
- jiè líng借令
- dé lìng德令
- lìng rén令人
- jù líng剧令
- diào lìng调令
- cháng lìng常令
- màn lìng嫚令
- gào líng告令
- mìng lìng命令
- hán líng韩令
- jìn lìng禁令
- bǐng lìng柄令
- cōng lìng聪令
- jiù líng就令
- fěng líng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