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苴

词语解释
苞苴[ bāo jū ]
⒈ 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
⒉ 指馈赠的礼物: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又指贿赂。
例苞苴公行。
引证解释
⒈ 苞,通“包”。即蒲包。用苇或茅编织成的包裹鱼肉之类食品的用具。
引《礼记·少仪》:“笏、书、脩、苞苴……其执之,皆尚左手。”
郑玄 注:“谓编束萑苇以裹鱼肉也。”
《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簞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孔颖达 疏:“苞者以草包裹鱼肉之属也,苴者亦以草藉器而贮物也。”
⒉ 苞,通“包”。指包裹,包扎。
引《诗·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汉 郑玄 笺:“以果实相遗者,必苞苴之。”
⒊ 苞,通“包”。馈赠的礼物。
引《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牘。”
锺泰 发微:“古者馈人鱼肉之类,用茅苇之叶,或苞之,或藉之,故曰‘苞苴’。”
汉 贾谊 《新书·礼》:“苞苴时有,筐篚时至,则羣臣附。”
《梁书·王僧孺传》:“家贫,无苞苴可以事朋类。”
⒋ 苞,通“包”。指馈赠。
引汉 刘向 《列女传·许穆夫人》:“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繫援於大国也。”
⒌ 苞,通“包”。贿赂。
引《荀子·大略》:“汤 旱而祷曰:‘……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杨倞 注:“货贿必以物苞裹,故总谓之苞苴。”
唐 李德裕 《管仲害霸论》:“近世有以宫中之乐饵君者,而苞苴日行,纪纲日坏,朋党益炽,谗言益昌。”
严复 《原强》:“美国 华盛顿 立法至精,而苞苴贿赂之风,至今无由尽絶。”
国语辞典
苞苴[ bāo jū ]
⒈ 包裹。
引《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⒉ 餽赠。
引《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唐·孔颖达·正义:「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
⒊ 贿赂。古代行贿恐怕为人所知,故以草苇包裹掩饰。
引《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苞苴流行,财入公辅。」
分字解释
※ "苞苴"的意思解释、苞苴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皆人间清要之官而招权纳赂,欺世盜名,或于任所阳为廉洁,而阴受苞苴。
2、讵知候补人员皆视厘局为利薮,钻营者有之,奔竞者有之,甚至贿赂公行,苞苴迭进,差一到手便以为此乃生财之地,机会不可失也。
3、行贿之事古已有之,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就写下“苞苴竿牍”一词,也就是指送礼之人附上书信要求办事,这一现象于今已愈演愈烈。
4、私通粟帛,易敌参貂,藉是苞苴,为安身之窟。
5、于号讳之辰,遽甘滋之品,当惟新之始,绝苞苴之贡,忠孝两忘,敬爱俱尽。
6、联中的“馈遗”、“苞苴”是指贿赂送礼。
7、而朝臣若处梦中,惟荐某人营某缺门户苞苴是务。
8、因而他招权纳贿,只敲旗人竹杠,却不受汉人苞苴。
9、杜大哥这么义正言辞的话引起了围观者的拍手称好,这时候倒显得我是那种苞苴公行之人了。
10、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相关词语
- pán shí sāng bāo盘石桑苞
- hán bāo含苞
- qióng bāo琼苞
- bāo niè苞枿
- bāo jū gōng xíng苞苴公行
- xiāng bāo香苞
- yá bāo chū fàng芽苞初放
- bāo guǒ苞裹
- bāo piàn苞片
- xiān bāo鲜苞
- bāo mù苞木
- bāo sāng苞桑
- jiǔ bāo九苞
- bāo cáng huò xīn苞藏祸心
- tuán bāo团苞
- fāng bāo方苞
- huáng bāo黄苞
- bāo zhù苞贮
- bāo jū gān dú苞苴竿牍
- bāo méng苞蒙
- yǐn xīng jū shú饮腥苴熟
- bǔ jū tiáo ér补苴调胹
- bāo jū gōng xíng苞苴公行
- wàng jū望苴
- cū jū麤苴
- jū jiē苴秸
- lǎ jū藞苴
- qiě jū且苴
- jū máo tāo tǔ苴茅焘土
- hán jū含苴
- jū máo苴茅
- bā jū巴苴
- jū fú苴服
- jū zhàng苴杖
- jū máo liè tǔ苴茅裂土
- tǔ jū土苴
- má jū麻苴
- bāo jū包苴
- bāo jū苞苴
- cǎo jū草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