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举

词语解释
包举[ bāo jǔ ]
⒈ 总括。
例包举无遗。
英sum up;
⒉ 并吞。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汉·贾谊《过秦论》
英absorb; anner; merge; swallow up;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全部占有。
引汉 贾谊 《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唐 元稹 《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昔我 高祖、太宗 化 隋 为 唐,奄宅区夏,包举四海,全付子孙,其事何哉?”
郑观应 《盛世危言·道器》:“由是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间,名物理气,无不罗括而包举。”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借以问鼎神州,包举禹城之河山耳。”
⒉ 总括;包括。
引唐 刘知几 《史通·载言》:“至於《史》、《汉》则不然,凡所包举,务存恢博。”
清 准良 《请修铁路疏》:“均能臚陈确实,包举无遗。”
鲁迅 《热风·估<学衡>》:“虽说采集时候,也兼游览,但这应该包举在主要的事务里,一列举便不‘古’了。”
国语辞典
包举[ bāo jǔ ]
⒈ 总括、包罗一切。
引《文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英语to summarize, to swallow up, to annex, to merge
分字解释
※ "包举"的意思解释、包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3、, 胸怀大志者,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阔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4、包举宇内,席卷四海,并吞八荒,横扫六合,终成帝皇之业,见不世威名,华夏的统治者,天地间的不朽名君,“始皇帝”。
5、因此,我们在综述这一问题时,为叙述方便,凡包举古代、近代者,均视为通史范围。
6、天才术师妄想包举宇内,统治天下.
7、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以渭水为带,包举宇内,席卷天下,自古有帝王之气。
8、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9、,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10、当是时,中原动荡,各地豪杰竟起,便是边塞各族,也都难免有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11、, 秦孝公占据了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防守,窥伺着周朝王室以图夺取政权,心怀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意图,有着囊括四海、并吞八方的雄心。
12、,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荒之心。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14、, 就是始皇大帝也不忘在泰山的崖壁上刻上他包举宇内的功勋。
15、, 圣人欲包举宇内,横扫八荒,蚁民野夫,背井离乡,抛家舍业,累白骨而成圣人之名。
16、,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7、就是始皇大帝也不忘在泰山的崖壁上刻上他包举宇内的功勋。
18、圣人欲包举宇内,横扫八荒,蚁民野夫,背井离乡,抛家舍业,累白骨而成圣人之名。
19、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荒之心。
20、, ……秦孝公有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
相关词语
- miàn bāo面包
- fēng bāo封包
- bāo zhěng包拯
- bāo yùn包蕴
- bāo guǐ包匦
- bāo róng包容
- bāo fù包复
- bāo huàn包换
- bāo yùn包韫
- bāo náng包囊
- chéng bāo承包
- dǎ bāo打包
- bāo bāo liǎn包包脸
- bāo yǎng包养
- bāo guàn包贯
- bāo hán包含
- bāo fù包覆
- bāo chāo包钞
- bāo zhuāng包装
- hóng bāo红包
- dà jǔ大举
- àn jǔ按举
- fèi jǔ废举
- bèi jǔ备举
- jǔ zhǐ举趾
- cuò jǔ错举
- chá jǔ察举
- chuàng jǔ创举
- cuō jǔ撮举
- jǔ zhèng举证
- dòng jǔ动举
- fēng jǔ风举
- bǎo jǔ保举
- dēng jǔ登举
- cū jǔ粗举
- biāo jǔ标举
- jǔ zuò举坐
- dú jǔ独举
- gài jǔ概举
- cì jǔ刺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