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í xiàng
注音一ˊ ㄒ一ㄤˋ
繁体儀象
⒈ 以为模式。
⒉ 形象。
⒊ 以仪器观测天象。
⒈ 以为模式。
引《韩诗外传》卷二:“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
⒉ 形象。
引章炳麟 《文学总略》:“及夫立体建形,向背同现,文字之用,又有不周,于是委之仪象。仪象之用,足以成体,故铸铜雕木之术兴焉。”
⒊ 以仪器观测天象。
引《晋书·天文志上》:“《春秋文曜钩》云:‘ 唐尧 即位, 羲和 立浑仪。’此则仪象之设,其来远矣。”
宋 苏颂 《进仪象状》:“臣窃以仪象之法,度数备存,而日官所以互有论诉者,盖以器未合古,名亦不正。”
《明史·天文志一》:“璿璣玉衡为仪象之权舆,然不见用於三代。”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圣人仰观俯察,休咎之徵鉴诸仪象。”
1、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徵。
2、如天学的《新仪象法要》、《晓庵新法》,数学的“算经十书”、《数书九章》、《测圆海镜》,农学的《齐民要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