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仪

词语解释
大仪[ dà yí ]
⒈ 太极。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
⒉ 仪范;大法。
⒊ 唐代礼部尚书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太极。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
引《文选·张华<励志诗>》:“大仪斡运,天迴地游。”
李善 注:“大仪,太极也。以生天地谓之大,成形之始谓之仪。”
⒉ 仪范;大法。
引《管子·任法》:“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
《鬼谷子·内揵》:“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陶弘景 注:“仪者,法也。”
⒊ 唐 代礼部尚书的别称。
引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吏部尚书为大天,礼部为大仪。”
分字解释
※ "大仪"的意思解释、大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仪征市教育局副局长窦成有介绍,邵玉琴原来在仪征市大仪中心小学任教,根据仪征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缺补办法,按得分高低确定进城教师的补员对象。
2、韩家军作出了向瓜州渡开拔,即将回师江南的假相,之后却迅速向扬州西北的大仪镇集结。
3、上世纪70年代初,袁大仪在招远县文化馆工作。
4、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5、5月10日19时许,大仪镇德旭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内部突然断电,刚刚买回的2000只鹅苗因空调停止制冷,长时间受闷热会死亡。
6、大仪镇——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7、高宗六年,在南宋已初步站稳脚跟,韩世忠在大仪、高邮大战中大破金军后,粘罕才不得不亲自找到王伦,坐下来谈起议和的具体条件,并让其回南宋商议。
8、戊子,韩世忠邀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又遣将董旼败之于天长县鸦口桥。
9、死者邵某某,女,39岁,系仪征实验小学三年级四班语文老师,本学期通过正常进城补员程序,从大仪小学调入实验小学。
10、一种自豪的感脚(觉)油然而升,连一楼正厅那面大仪容镜都是奖励,能成为这所学校的一份子,哪怕是凤尾也值啊!
11、宗祠要行大仪需要闭馆几日,真是对不起了。
12、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四气鳞次。寒暑环周。星火既夕。忽焉素秋。凉风振落。熠耀宵流。
13、金、齐南侵军,在江苏大仪、承州,被韩世忠连连打败。
相关词语
- dà qǐng dà shòu大请大受
- shí dà tǐgù dà jú识大体,顾大局
- dà yáo dà bǎi大摇大摆
- dà pò dà lì大破大立
- dà bēi大悲
- dà hóng dà zǐ大红大紫
- wú dà bù dà无大不大
- dà hǎn dà hǒu大喊大吼
- dà ēn dà dé大恩大德
- dà shěn大婶
- dà mó dà yàng大模大样
- dà hōng dà wēng大轰大嗡
- dà cuò大错
- dà lián lǐ gōng dà xué大连理工大学
- dà jiě dà大姐大
- dà tán大谈
- dà duàn大段
- dà ào dà lì yà wān大澳大利亚湾
- dà hóng dà lǜ大红大绿
- dà dāi dà hé大开大合
- fēng yí丰仪
- shī yí失仪
- dù yí杜仪
- lì yí立仪
- diǎn yí典仪
- huī yí徽仪
- rú yí如仪
- shèng yí圣仪
- nǐ yí拟仪
- chē yí车仪
- bāng yí邦仪
- lìng yí令仪
- jiǔ yí九仪
- cháng yí常仪
- kē yí科仪
- shì yí世仪
- bì yí币仪
- gān yí干仪
- mì yí秘仪
- jié yí节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