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谏

词语解释
直谏[ zhí jiàn ]
⒈ 耿直劝谏。
例直谏之士几许?
终莫敢直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advise frankly;
引证解释
⒈ 直言规谏。
引《孔子家语·辩政》:“孔子 曰:‘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唯度主而行之。’”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将儼然作矜庄之色,深言直諫,上以拂人主之邪,下以损百姓之害。”
元 萨都剌 《送张都台还京》诗:“忆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动鑾舆。”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十一:“直諫好言事,召见拜司隶。弹劾中黄门,鯁切无所避。”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屈原及宋玉》:“然虽学 屈原 之文辞,终莫敢直諫。盖掇其哀愁,猎其华艷,而‘九死未悔’之概失矣。”
国语辞典
直谏[ zhí jiàn ]
⒈ 直言规谏。
引《史记·卷三九·晋世家》:「伯宗以好直谏得此祸,国人以是不附厉公。」
《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将俨然作矜庄之色,深言直谏,上以拂人主之邪,下以损百姓之害。」
近切谏
分字解释
※ "直谏"的意思解释、直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张玄素是个出了名的直谏之臣,凡事只要稍不合时理便犯颜直谏,这太子本就是个听不得逆耳忠言的主子,整天听那张玄素絮絮叨叨的,早便不耐烦。
2、由于魏徵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3、在与大臣论政时,唐太宗还多次提到孔子“危而不持,焉用彼相”(《贞观政要集校》卷一《君道》)的话,希望臣下切谏直谏。
4、后杨彪先后任司空、司徒之职,董卓欲迁都长安,杨彪犯言直谏,力陈不可。
5、众大臣一阵轻声的骚乱,刚刚奏报的言官则仿佛当众被皇帝打了一个嘴巴,哪里挂得住面子?“皇上!国有奸臣!微臣自当拼死直谏!为国尽忠!死而无悔啊!皇上!”。
6、汉廷大臣,独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等,如发蒙振落耳!
7、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甚至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唐嗣。
8、魏征在唐太宗前敢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遂有贞观之治。
9、徐阶刚峰哪,你一生刚直,对先帝都风雷直谏流芳史册,何况乡官!朝廷大法四海颁,王子庶人是一般,豺狼当道要驱散,尚方宝剑莫投闲。
10、就说南宋那位左丞相兼枢密使吴潜吧,他为官40余年,敢于直言,对朝中大大小小的奸佞人物总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打击,即使对皇上的过失,也敢正言直谏。
11、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下,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
12、与前代相比,群体性的直谏、强谏成为明代官员进谏的显著特点。
13、当年朱元璋设计绑了我,原是有意要放,可你和徐达冒死直谏,要将我杀死,以绝后患,难道常大哥此刻已然忘了吗?
14、也难怪碧眼儿称帝后,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张昭为丞相。
15、犯颜直谏虽自古有之,不失为臣之道,但为国为家不可不看实情,照搬照套。
16、在贞观年间,忠臣遍地,贤良如狗,并且都以犯言直谏为荣。
17、当裴矩在太宗李世民手下干活时,又仿佛像是突然间服了牦牛壮骨粉,头颈一下子硬了起来,好几次犯颜直谏,典型的诤臣模样。
18、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19、徐阶刚峰哪,你一生刚直,对先帝都风雷直谏流芳史册,何况乡官!(唱)朝廷大法四海颁,王子庶人是一般,豺狼当道要驱散,尚方宝剑莫投闲。
20、太子扶苏性格刚毅,对始皇的苛政大为不满,常拂始皇之意,屡出直谏。
相关词语
- zhí bō直播
- zhí zhí luò luò直直落落
- cān zhí参直
- cì zhí赐直
- zhí huà直话
- zhí qǔ直取
- fǔ zhí府直
- zhí dào直到
- zhí zhí直直
- chě zhí扯直
- zhí jū直裾
- rù zhí入直
- zhí zhí bì bì直直愎愎
- zhí jiē直接
- zhí xiàn直线
- bǐng zhí秉直
- zhí lái zhí qù直来直去
- zhí tōng直通
- zhí róng直容
- zhí dá直达
- bǐ jiàn比谏
- jiàn cáo谏曹
- cóng jiàn从谏
- jiàn lù谏路
- shùn jiàn顺谏
- jiàn cǎo谏草
- jiàn zhí谏职
- nì jiàn逆谏
- jiàn jǔ谏沮
- liè jiàn列谏
- jiàn guò谏过
- jiàn liè谏猎
- jí jiàn极谏
- jié jiàn讦谏
- jiàn cí谏词
- jiàn zhèng谏诤
- jiàn chén谏臣
- dà jiàn大谏
- yòng jiàn用谏
- chù jiàn触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