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


拼音fú bō
注音ㄈㄨˊ ㄅㄛ

伏波

词语解释

伏波[ fú bō ]

⒈  汉将军名号。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⒉  谓平息变乱。

引证解释

⒈  汉 将军名号。 西汉 路博德、东汉 马援 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戈船 荣既薄, 伏波 赏亦微。”
唐 刘长卿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盛府依 横海,荒祠拜 伏波。”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横海、伏波,戈船、下瀨。”

⒉  谓平息变乱。

王闿运 《丁文诚诔》:“抗急疏而请使,举偏师以伏波。”

国语辞典

伏波[ fú bō ]

⒈  汉代伏波将军马援。

宋·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诗:「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分字解释


※ "伏波"的意思解释、伏波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抵达桂林市后享用午餐。之后游览伏波山、榕彬湖景区、九曲桥、古南门、日月双塔。

2、象山公园被迫封园,伏波山的还珠洞也被关闭。

3、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入关山。李益

4、通过考察横县伏波庙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环境,可知伏波庙多临水而建;

5、希范自谓伏波之后,以铜五千斤铸柱,高丈二尺,入地六尺,铭誓状于上,立之溪州。

6、漓江流经此地,被山体阻挡,形成巨大的洄流,古人取其“麓遏澜洄”,即制服波涛之意,故称其为伏波山。

7、一千多年前,河内本属于唐代的岭南道,当时称为交州,也就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服的交趾。赖瑞和

8、伏波横海,具折冲千里之威;劲草疾风,标烈士百年之节。

9、接着王军胜震步炮拳,一招点检伏波,力量雄浑,般若撞钟,打前透后。

10、而民间传说伏波山则是因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于此山射箭退敌,削石试剑而得名。

11、三藩之乱爆发,孔四贞被幽禁于伏波山还珠洞多年,由此被人们传为“还珠格格”。

12、当地人:在我们桂林,有三座山特别出名,分别是叠彩山、伏波山和你刚才看到的象鼻山。

13、伏波叠彩独秀,还珠洞,晓澈玉盘。

14、伏波山它孤峰突起,海拔213米,半枕陆地,半插漓江.

15、在伏波山景区,洪水已退去,一度被淹的还珠洞也挤满了前来观光的游客。

16、桂林的著名山峰有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七星山和骆驼山等。

17、汉光武帝刘秀命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大小楼船两千余艘,战士两万余人,斩征侧、征贰,追捕余党都羊等,史称马援“后伏波”。

18、孔明攀藤附葛而到,见一石屋之中,塑一将军端坐,傍有石碑,乃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庙,因平蛮到此,土人立庙祀之。

19、芦笛、伏波号游船为大船体小客位游船,采用全日式装修,格调高雅、宽敞舒适、豪华美观。所用茶具、餐具典雅古朴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适合亲友聚会、商务包租。

20、通过对伏波信仰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岭南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及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